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立场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映胜]

肖映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改革要坚持什么方向,坚定什么立场,坚守什么原则,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更要坚持方向不变、立场不移、原则不改,确保改革行稳致远。方向、立场、原则中,立场是取向,取向决定价值,价值决定旨归。全面深化改革只有一个立场即人民立场,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是突出人本逻辑、人民共建、成果共享的改革。其中,“人本逻辑”侧重改革的起点切入,“人民共建”侧重改革的过程演进,“成果共享”侧重改革的结果评判,三者共同构成并印证人民立场贯穿改革的全过程。

全面深化改革是突出人本逻辑的改革。区分不同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改革到底为了谁”的价值取向,从而生成了不同的逻辑切入——资本逻辑与人本逻辑。以资本为逻辑的改革导致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关系对立且矛盾加剧,从而衍生出极少数人越来越占有大多数资源和财富的社会。诚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我们的改革是突出人本逻辑的改革,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注重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的新年贺词中所强调的:“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之举、改革之力、改革之效,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深化改革是人民共建的改革。“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推动者,这就意味着依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的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必须由人民共同参与、共同推进。邓小平同志说过:“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在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主体、力量源泉。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亿万人民大胆试验、大胆突破,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有责的改革氛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重大举措,《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的决定》中的300多条改革举措,哪一项不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尽责?全都需要。惟其如此,人民推动历史发展的磅礴力量才能充分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才能勇往直前。

全面深化改革是成果共享的改革。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同向同频。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人的发展越来越充分的改革,而要确保这一价值目标和根本目的不偏离,必须做到改革成果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体现,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刚刚过去的2024年,人民群众的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大家的获得感又充实了许多。只有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继续把改革往前、往深推进,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生态环保等老百姓关切的事情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才能让全面深化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转化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吉首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之制’优势向‘中国之治’效能转化机理及进路研究”(2022ZDAJ012)阶段性成果】

责编:洪晓懿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