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安
近日,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信中告知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
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并非新事物,在此前多地教育行政部门发给学校的通知中都有所提及。每一次“露面”,也都引发不小争论。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实践,“作业熔断机制”的初衷是美好的,意在提高老师课堂效率、减少学生课后作业、保障学生充足睡眠。但现实中,一些地方推行“作业熔断机制”后,有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学业落后就不淡定,甚至变本加厉增加孩子作业,完全背离了“熔断机制”设置初衷。如果家长认准了“堤内损失堤外补”,逼孩子陷入“题山卷海”,就算连发12道“熔断令”,也没有实际意义。简言之,规定学生几点以后不能做作业,本质上并不能“减负”。倘若只是简单“熔断”了有形的作业时间,而没有洞察到家长们的焦虑心态和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具体原因,终究治标不治本,难免会让“熔断机制”的落实陷入“扬汤止沸”的尴尬境地。
学生作业减负,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学生睡眠缺乏的背后,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是学业焦虑、升学压力;对于学校和地方而言,是升学率和教育政绩的压力。鉴于此,笔者对实行“作业熔断机制”表示谨慎乐观。只有进一步改善教育生态、创新教育模式,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才能让孩子们拥有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保障他们“安枕无忧”,不再“为追求分数而牺牲睡眠”。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司法局)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