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丨用专业审美塑造文化担当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高雪婧 杨兴东]

高雪婧 杨兴东

《湖湘一万年》以镜头为笔、影像为墨,从“知识专业性”“视觉审美性”“涵养人文性”这三个维度,为观众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湖湘历史文化长卷。

《湖湘一万年》聘请学界权威专家为“知识专业性”保驾护航。他们或是在资料研究环节,结合古籍方志、考古报告,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把错综复杂的湖湘万年进程拆解成条理清晰的文化拼图,递到观众手中;或是坐镇幕后,或是亲临考古现场,针对玉蟾岩稻种为何改写世界稻作史、城头山城垣建造技艺蕴含何种古人智慧这类专业问题,给出深入浅出的剖析。对于镜头前的历史场景重建,也尽力做到一砖一瓦、一衣一饰皆有出处,这是对观众负责,更是对湖湘历史文化的虔诚守护。

思想在扩容,审美在提升。一部好的纪录片绝不是枯燥史料的机械堆砌,要想让观众从视觉维度沉浸式走进湖湘文化,用好“视觉吸引”十分关键,而这,无疑对摄制团队的艺术巧思提出了颇高的挑战。《湖湘一万年》平衡了画面历史厚重感与艺术观赏性,让历史文化纪录片一改曲高和寡的境遇。航拍镜头下,广袤大地与蜿蜒水系交织成磅礴山河图,画面遵循黄金分割法则,天际线、水岸线错落有致;特写则细腻聚焦文物细节,岁月摩挲的痕迹、古人雕琢的匠心跃然眼前。

人文关怀是这部纪录片的灵魂主线,它深情诉说着湖湘大地上的烟火人生与民族精神传承。湖南,是一个出伟人和英雄的地方,从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救亡图存,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这片土地上的热血儿女从未缺席。而《湖湘一万年》所追溯的时光要更加久远,从远古稻作起源,刻画先民驯化野生稻的艰难尝试,凸显生存智慧与不屈韧性;至屈原行吟泽畔,借雄浑楚地山水烘托其爱国忧民、上下求索的高洁情怀。这些历史淋漓尽致地诠释着,“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南人个性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也相信在未来,这份坚毅与情怀将激励每一位湖湘儿女在各自领域里,心怀家国,砥砺前行。

(作者分别系湖南工商大学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责编:刘茜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