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医后付”,不能全靠信任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白生]

白生

先交钱后看病,一直是去医院看病的传统做法,用于保障后续治疗费用。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先诊疗后付费”“零押金住院”等信用就医模式,减轻患者就医压力。但这也给医院带来一定资金隐患,需要配套相关风险控制措施。(11月26日《工人日报》)

不同于传统的“先交钱后看病”的就医模式,“先医后付”在于能够让患者在不需要提前支付大量费用的情况下先接受治疗,对于急需医疗救助但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来说,能够极大地减轻他们的就医压力。同时,减少缴费结算环节、取消住院押金等举措的实现,也能够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医院医疗服务效率。

“先医后付”模式能否长久实行,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后,不能立即收到费用而带来的资金隐患。目前,“先医后付”模式仍主要应用于二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逃费问题是不少医院推广该模式时的一大顾虑。一般来说,对于患者在医疗服务结束后再进行支付的问题,并无直接的强制措施,主要还是依靠患者与医院之间的信任关系。而一旦出现部分患者恶意逃费的行为,不仅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引发医患矛盾,甚至还会将欠费风险转嫁给医务人员。

事实上,为了应对风险,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也探索出多种“信用就医”的模式。例如,厦门的“个人信用白鹭分﹢平台﹢金融机构”模式,连云港的“零门槛”信用就医模式等等,以市民诚信为基础,搭建公共信用服务平台,由政府建立财政兜底机制,降低医疗机构资金风险。然而,要实现“先医后付”模式良性运转,仅靠患者自觉和道德约束还不够,还需配以相关规范措施。通过完善信用评估体系、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建立信用黑名单等举措,对于恶意逃费、拖欠医疗费用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以保障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也为诚信就医的患者营造更加公平、和谐的就医环境。而对于因特殊原因确系暂时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医疗机构可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如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分期付款等解决方案,体现医疗机构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先医后付”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医疗服务支付方式,要让其在更广泛的范围被推广,不仅需要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支撑,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合力破题,让难点逐步得到解决,让“先医后付”惠及更多患者。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