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最终的结果就是反噬——“欧盟对华电车征税”观察(上)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泽中]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10月4日,欧盟成员国以5票反对、12票弃权、10票赞成的投票结果通过欧盟委员会提交的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从弃权票数量不难看出,这一不公平、不合规、不合理的保护主义做法即便在欧盟内部也引起了巨大争议。

谁是“获益者”,谁又很受伤?目前,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如今加征关税,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还要再被加征7.8%到35.3%的反补贴税。设置贸易壁垒,将最大限度延缓甚至停滞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在欧洲的布局。从投赞成票的国家来看,最“受益”的是法国和意大利。目前,法国的雪铁龙、标致和意大利的菲亚特等汽车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几无建树,而燃油车也基本“败退”中国市场,使得两国投票时无所顾忌。但反过来说,德国就很受伤,不论是“BBA”还是大众,都视中国为不可或缺的市场。

长远来看,高额关税没有真正的赢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错综复杂。拿电池来说,欧洲的巴斯夫、优美科等企业在电池材料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便是法国,其汽车零部件巨头佛吉亚也在今年4月加大了对常州国家高新区的投资力度……此外,随着欧盟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政策的实施,高效、低能耗且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主流。然而,若缺乏先进技术推动市场进步以及宽松的市场环境,欧洲汽车产业的转型将面临重大挑战。

高额关税推高出口成本,意味着中国赴欧投资风险加大。有消息称,不少欧盟成员国之所以投票赞成对华加征关税,是想用这种方式“迫使”中国企业赴欧投资。需要说明的是,相关企业一旦被欧盟打上“补贴标签”,可能成为未来欧盟对赴欧投资企业开展《外国补贴条例》调查的借口,这势必影响企业决策。而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支持征税,就会失去投资。说到底,贸易救济利害双方的原则和出发点都是维护本国产业利益。在涉及国家和企业利益等重大问题上,中国决不会让步。

加征关税与投资,欧盟不可能“既要又要”。虽然加征关税的提案获得通过,但欧委会表示将继续与中国进行谈判,两方在关税问题上仍有斡旋的余地。究竟是垒起壁垒还是敞开市场?这是一个复杂的斡旋过程,需要一个既能维护各自核心利益、又能推动共同发展的解决方案。

责编:刘茜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