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当前,一些地方尤其是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存在痕多绩少、事多人少、责大权小等问题,由此造成基层负担过重。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破解基层负担过重难题等不起、慢不得,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多“点”发力,推动减负赋能见行见效。
以“痕多绩少”为切入点,力促“轻装上阵”。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时有发生、防不胜防。从“文山会海”到“数字留痕”,从“牌子乱象”到“任务加码”,从“借而不调”到“考核异化”,层出不穷的问题让基层出现超负荷运转状态。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做“只留迹不留绩”的面子工程,不做“只留显绩不留潜绩”的形象工程,不搞“只留形不留心”的走秀调研。要坚持以上率下转作风,不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推动简单“考材料”、“听汇报”向重点“考实绩”、“看现场”转变,实实在在为基层减真负、真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
以“事多人少”为发力点,推动“强筋壮骨”。越是担子重,越要爱护挑担人。当前,基层干部在人手缺乏与“文山会海” “政绩工程”的内外夹击中疲于应付、“马力”不足,以致踟蹰不前。基层治理涉及的对象范围广,需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也更多,最大限度将各方面的资源统筹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充实基层干事力量,一方面要稳定内部基本力量,严把干部“借调关”“抽调关”,定期排查、清理“编在本级、人在上级”的情况,防止上级单位部门过度借调、频繁抽用基层干部。另一方面要推动优质力量下沉,以挂职锻炼、驻村帮扶等方式把精兵强将派往基层,在乡村振兴、平安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帮助解决一批难点问题、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办成一批民生实事。
以“责大权小”为着力点,实现“扩权赋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然而,有的地方和部门却依然存在以“属地管理”为由,把自身职责范围之内的任务或较为棘手的工作摊派给基层的现象,让基层承受问责追责的“重压”、任务加码的“重荷”。因此,为基层减负赋能要走出“基层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认识误区,破解基层治理“权在上面,事在下面”的不对等困境。一方面要完善权责清单,进一步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权责体系,确保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另一方面要为基层放权赋能,将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让基层干部有权干事、有责担事、有劲办事,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效率的双提升。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