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AI生成)
万姗姗
在打了一次顺风车后,7天内被平台莫名扣款21笔,共计3000多元,且费用均通过“免密支付”方式扣款。近日,上海一市民在社交平台发布上述经历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有过类似遭遇。到底是平台安全漏洞,还是落入骗子“圈套”?虽然调查结果尚未揭晓,但“免密支付”带来的安全隐患,再次敲响警钟。
花式引导开通“免密支付”,消费者付款时防不胜防。当下,众多平台利用当笔消费减免、连续包月包年优惠等诱饵,大肆推广“免密支付”“自动续费”功能。这些支付方式虽提升了购物体验,却也成了部分商家诱导、欺诈消费者的隐秘手段。你不经意间绑定了服务,可能后续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款。
开通容易取消难,是便捷支付还是被“套路”?开通免密支付一键实现,想要取消却犹如踏入一场“迷宫”之旅。被隐藏的取消入口、步骤繁琐复杂、有时甚至需要联系客服人员……商家故意设置的重重障碍,增加了取消该功能的难度,也无形中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在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对自动续费等新领域作出了“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的专门规定,为使用“免密支付”功能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线上消费平台在追求支付便捷性、用户粘着度的同时,也应优化支付功能的订阅与取消,确保消费者清晰了解、自由选择并管理自己的支付服务。
作者:万姗姗
责编:周培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