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岂能成为“无为说辞”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姜碧华]

姜碧华

一位长期在乡镇工作的“老基层”感叹说,减负减负,确实减了负担、减了压力,干事手脚也的确松快了不少,但少数人趁此“船到桥头车到站”,以“减负”之名行“无为”之实,美其名曰“落实减负政策”,实属不该。“老基层”的感叹,一语道破在“为基层减负”背景下少数党员干部慢作为、不作为的现象。

以“减负”之名行“无为”之实,表面是一讲“落实”就谈“减负”,对该承担的责任不承担、对该落实的任务不落实,实则是对原本利好政策的“别有用心”“投机取巧”。观照现实,有的负担轻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步子却没跟上;有的资源多了,助力基层发展的方子却没开好;有的天真以为“减负”仅止步于“减”,而未深层次探析背后的价值逻辑和实际意蕴......种种现象追根溯源,无一不是思想观念不正导致认知不全、认识偏差,能力本领不强导致脑中无方、手上无策,直面群众难题的勇气和智慧荡然无存,工作作风不实导致只求过得去、差不多,安逸现状、减负至上的意识占据了上风。说到底,把“减负”当成工作抓不好、实事办不成的“挡箭牌”,玩的是一些“假把式”“花架子”,乃十足的形式主义,既误事又蒙人。

为基层减负,减的是繁琐的文山会海、频繁的督检考事项、复杂的办事程序等等,最终的目的在于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减负,绝非让干部趁机“减负”又“减责”,“撂掉挑子”当“甩手掌柜”,莫让“为基层减负”成了别有用心之人的“无为说辞”,减了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为基层减负,看似是在做减法,实则是在做加法,对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要在落实政策上钉钉子,一竿子插到底,也要在跟踪问效上打板子,万万不可偏废。一方面,“千招万招,不落实都是虚招”。对于“为基层减负减什么”,从党中央到地方,都有十分明确的指示要求、十分明晰的框架范围、十分清晰的基层权责,该“钉准”的必须一厘不差地“钉准”到位,该“钉实”的必须一分不差地“钉实”到位,不仅要能对上“交差”,更要能对下“交代”,真真切切让基层干部感受到“减负”带来的新气象,释放更多新动能新活力。

另一方面,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为基层减负”,旨在让更多干事力量把实事干好、把好事办实。各地在扎实推进为基层减负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减负后工作实绩问效机制,考准考实在减负过程中干部的担当作为,对减负后实绩更突出的干部进行及时激励,对减了负仍原地不动甚至有所滑坡的予以及时教育、提醒,必要时该打板子的必须打板子,切实把为基层减负的工作成效与干部实事办理相挂钩,与干部成长进步相挂钩,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从而激发更多轻装上阵的干部更加有为,创造出更多新的业绩。

理性辩证看待“为基层减负”,清醒认识到减的是“形式责任”,而非“实际责任”,切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干部少一些无谓的事务,多一些有为的务实,真正把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临澧县委组织部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