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尘埃”,非遗焕发新生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郭元鹏]

郭元鹏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6月8日,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8日前后,全国各地将举办12614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组织非遗手艺人、传统戏曲人开展网络直播。

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个,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如何让这些非遗项目真正融入生活?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组织非遗手艺人、传统戏曲人开展网络直播显然是不错的路子。

“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成功案例有不少。不久前,一组“簪花围”的照片在抖音“火出圈”,让福建省泉州市蟳埔这个小渔村迅速晋升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今年“五一”期间,这里就接待游客29万人次。濒临倒闭的成都三花民间川剧团因为一条短视频,短短三个月通过网络平台卖出2.5万张票。据悉,已有50个稀有剧种因此重获新生;国家级濒危非遗项目青神竹编、东北大鼓、龙骨坡抬工号子、塔吉克族服饰、虞山琴派等也因此被更多人“看见”和“喜爱”并且“传承”。

小众、濒危非遗走向大众,非遗传承人被更多人看到,除了国家的大力扶助、有关人士的坚守外,短视频的推荐算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利用现代科技,通过推荐连接、高效分发,将创作者、信息、感兴趣的用户这些原本孤立的点连接起来,非遗找到了新的观众,就能实现双向奔赴。事实上,短视频、直播的广泛普及,让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传统文化项目走出了深闺,走进了大众视野,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了原本“并不知晓”“无人问津”的非遗项目。“数字”拂去“尘埃”,一个个“小众文化”变成了“大众文化”,非遗由此获得了新生。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