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翠玲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结束,4天,近30场双多边活动。密集的日程表里,有着深刻的思考、宏伟的擘画、郑重的宣示,有着深入的交流、广泛的共识、丰硕的成果。
用“硬联通”打造互联互通的基石。基础设施建设是互联互通的关键,共建“一带一路”将形成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有助于共建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为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中国将不断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的基础设施,以此为依托,久久为功,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
用“软联通”构建规则标准的制度建设。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等,开辟与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只有标准化的制度建设,才能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地理规划、贸易标准、金融与税收、海关合作、社会保障、投资纠纷处置和审计监管等相关层面的规则标准。中国和共建国家都将遵守标准制度建设,对共建国家始终给予尊重和平等,支持各国人民寻求独立和发展。
用“心联通”搭建民众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共建“一带一路”围绕互联互通,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本届高峰论坛期间,各方共达成89项多边合作成果文件、369项务实合作项目,充分表明助力各国现代化事业,共建“一带一路”不开“空头支票”,而是坚定的“行动派”。这份美好未来里,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担当。
未来,期待铺开更多的“硬联通”和“软联通”建设以及更多人民之间的心灵相连,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从而扛起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