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鉴往知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评论之四

[来源: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的新阐释,提出的新要求。

鉴往知来,中华文化达到了一个又一个新高度,这与它始终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有着直接联系。盛唐时代,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他们让不同文明在智慧的碰撞中产生“火花”;明代,利玛窦来华,与徐光启结下深厚友谊,至今仍被中意两国人民铭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应当秉持开放包容的胸襟,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没有精神上的独立性,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就不可能真正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孕育、发展、凝练所形成的各种思想文化,是维系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源泉。建设文化强国,在对不同文化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涵。走好这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夯实高度而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什么?不是我比你好的自大,而是我不比你差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个历史维度的文明各有千秋,有优点就会有缺点,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在对自己的文明、文化保持高度自信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文明、文化。

文明,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弘扬、光大中华文明,必须处理好“传”与“承”的关系。“传”是记录、保存、延续;“承”,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继承、发扬。比如我省安化、桃源等地有擂茶风俗,但传统制作方式复杂,不适应现代需求,所以开发了方便携带、随饮随泡的擂茶饮品,让传统文化以味觉的形式传承下去;近年来很火的汉服,如果日常穿偏向礼制的款式,工作起来不方便不说,拍照时也会拖在地上,并不美观,于是就有了经过形制改造的汉服。传承传统文化,要在适应现代需求的同时,达到“形神兼备”,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网络时代,客观上为优秀传统文化与观众“面对面”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机会。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一方面要培养一批心怀久久为功定力、深耕于此的能工巧匠;另一方面也要在守正的前提下大胆创新,积极主动作为,对接好年轻人的需求,让国风持续流行,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也必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世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键在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以实际行动践行新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文化基础。

责编:刘畅畅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