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顺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通知,其中明确,义务教育学校要将读书行动纳入“双减”工作,为学生阅读创造空间;读书行动对学生不设硬性指标,不以考试、“打卡接龙”等方式检验读书数量和效果,不增加学生、教师及家长负担。
阅读是教育的重要方式。读书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承接更多的人类文明与智慧。正因如此,教育部等八部门才郑重其事地印发通知,提出以上明确要求。实际上,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专门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由此看来,此次教育部等八部门将阅读行动纳入“双减”要求,无疑是对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一次再安排、再细化和再规范,必将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阅读质量。
有益、有趣是许多饱学之士倡导的读书标准。有益而无趣,读起来自然是乏味的;有趣而无益,读过后当然无所得甚至有害。如何搭配好这两者的比例,历来就是指导读书的大问题。鲁迅幼年时期曾就读的“三味书屋”,其“三味”的含义,倒是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诠释。“三味”者,原意是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调味品),也就是说,读经典著作,有如吃米面主食;读文史书籍,有如吃荤素菜肴;读一般普及知识,有如吃酱醋佐料。三味调好了,才能得到综合性的知识营养,“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一言以蔽之,要想让青少年学生读书取得成果,要想读书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得扎实有效,作为教师必须要在有为、无为之间,有味、无味之间,有益、有趣之间,找到平衡,为学生找到合适的精神食谱。
责编:刘茜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