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洋
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曾拿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向病床前的爷爷报喜,没想到照片流出后,她因染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2月19日,有网友爆出心碎消息,郑灵华因抑郁自杀去世。2月20日,#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的杭州女孩走了#登上热榜,引发网友高度关注。(2月20日 极目新闻)
网络暴力又一次将一个鲜活的生命虐杀,无数人为之痛心、愤懑。除去痛心,我们更应反思,作为旁观者、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甚至当我们成为了被网暴者,我们又该怎样去面对呢?一次又一次的网暴事件是否意味着关于网暴的法律应当修改了呢?网络实名制又当何时普及呢?
回溯该事件,在去年7月,当事人郑灵华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于是她便第一时间向爷爷报喜,并在网络上分享喜悦。没有想到是,网暴者的攻击点却落到了她的粉头发上。一时间,各种类似于“陪酒女”“红毛怪”的言论满网飞,使得原本开朗的郑灵华逐渐抑郁起来。
之后,她一边记录下网暴者的言论证据,一边试图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然而,在无数网友、媒体人也为其加油鼓励之时,平台投诉却遭遇失败,网暴者也无处可寻。这无疑又一次关上了郑灵华开心、健康活下去的一扇窗。
就此事而言,染什么样的发色属于个人自由,别人无从干涉。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到网暴者自己都心知肚明的道理,在经过他们病态又低俗的刻板印象雕琢之后,一切原本合理的事情都会走向一个他们自己认为的、见不得人的极端。令人可悲的是,无论什么网络平台,总会有这样不怀好意、恶意中伤的人。他们隐藏在网络法规的夹缝中,肆意宣泄着自己的病态情绪。
从被网暴致死的寻亲学生刘学州,到被网暴致死的粉头发女生郑灵华,一次次的悲剧重复上演,让人不禁设想:倘若法律能将网暴者及时地绳之以法,倘若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怀,倘若被网暴者能够看到更多积极的消息,如此悲剧是否就不会发生。
笔者认为,除去口诛笔伐网暴者,整个社会、各大网络平台更应付诸实际行动。那么多的网暴者只能任由他们继续恶评吗?网络实名制的普及何时到来?需不需要专门设立机构保护被网暴者,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另外,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网络发展如此迅猛的今日,大众的媒介素养、个人素质迫切需要提升。发声、评论是公民的权利,但任何言行都应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对于公民而言,不要求具备多么独到冷静的言论,但至少在事情未明之前,尊重每一个人。
最后,各项法律的惩罚力度必须要高于网暴者的犯罪成本才能形成震慑。尽管彻底清除网暴者,将网络风气彻底清朗化绝非一日之事,但这一定是网络建设、文明建设的必经一环,也是减少此类事件发生的必由之路。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