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读懂春运故事,体味春运变化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戴治国]

戴治国

再远大的前程,都从家起步;再忘我的奋斗,家都是归宿。一元复始,人在归途,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以近21亿人次的“流动”场景再次汇成了温暖中国的美好风景。

一张张票根,诉说着“春运”这个词汇背后的“春天故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从那时开始,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养家,岁末回家过年。特定时间内“人口集中大迁徙”,既是浩浩汤汤,又是牵动人心。但在交通运力限制下,供需失衡形成“买票难、挤车难”春运难题,“回家过年”掺杂着太多的辛酸与无奈,彼时“走得了”是旅客的唯一期盼,也是交通运输部门的最大焦虑。

四十余年春运,四万公里高铁。发展是春运难题逐年化解的“密匙”。且看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神州热土,四通八达的高铁路网,让山川之远化为举足之遥;风驰电掣的复兴号动车组,让说走就走成为美好现实;电子客票、移动支付、候补购票等新技术应用,让回家的路变得高效便捷……车轮飞驰,不觉经年。这些过去难以想象的服务举措,如今在中国遍地开花,春运慢慢变成一个个温暖的瞬间,犹如通往春天的一声声汽笛。

春运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见证了中国城镇化的滔滔潮流,见证了社会整体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重要现实镜照。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春运有一天会消失吗?”很多人开始这样问。或许作为交通现象,昔日“人在囧途”的春运,如今正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在加快消退。但作为文化现象,对乡村乡土回归之旅的春运不但不会消失,反而随着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而日益奔涌。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深入人心,乡村民俗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也在火热推进中。每逢假期特别是春节这种黄金周,城市居民下乡游山玩水,乡村居民进城旅行购物,南北、城乡“对流”,春运的多向性进一步带动农业、民宿、交通、物流等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内在动力涌动的春潮。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春节近了,灯笼挂起来,春联贴起来……春运期间的车站,年味总是很浓。每个人背着各式各样的行囊,奔向久违的故乡,行囊里装着满满的收获和对家人浓浓的思念。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