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胸怀天下 推动理论创新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姚选民]

姚选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总书记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释。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直面全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坚持胸怀天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不仅指明了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道路轨迹,而且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的理论创新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就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其初衷旨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能确保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工作始终在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前行。

坚持胸怀天下,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目标的需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名言可浓缩为一点,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直蕴含着“天下一家”“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思想基因。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党的理论创新工作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从历史中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一者,党的理论创新要向历史文化传统开放。党的理论创新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要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来武装自己;另者,党的理论创新要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受中华文化熏陶,“天下”思想等传统文化内容业已潜移默化地流淌在理论创新工作者的血脉中,要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思想继续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坚持胸怀天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必然。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这一要素正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给新时代治国理政提出新的风险难题。此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叠加,中国外部世界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正日益增长,各种全球性问题亦是层出不穷。党的百年奋斗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工作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关照国内国外两种情势,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要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来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同外部世界的关系,通过维护世界和平、营造有利于己之大环境来发展壮大自己,又通过中国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更好外部条件。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工作只有坚持胸怀天下,才能真正应对好现实关切,才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利实现。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刘茜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