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生变网红,“本心”不能忘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毛国玉]

毛国玉

在如今这个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进军短视频、直播,入驻各大具有影响力社交平台的形式早已不足为奇,而作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务人员,也纷纷入驻各类平台,成为了“网红青年医生”。(9月6日《中国青年报》)

2020年,纪录片《中国医生》中90后男医生徐晔的爆红引起万千网友的热议,它将人们对医生原本的形象有了一种新的定义。随着《中国医生》的走红,一些青年医生也进军媒体传播行业。

医生进军新媒体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过程。根据调查,近年来,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医生纷纷涉足互联网科普。“网红”医生现象也备受关注与争议。2021年,各互联网平台开始加大治理出现的问题,提高医生认证规范;今年6月,国家九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严查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播带货。

大多数的医疗类大V进军新媒体行业是为了拓宽医疗科普的知识。90后医生马拓的抖音账号“医马当先”以其独特的视频风格走红全网,不仅给医患提供基本的医学科普,也在同行的PK中奉献上一条“锦囊妙计”。前段时间播出的热映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每集片尾的小彩蛋小科普便是由明星与素人医生一同为病患者解答各类医学知识、科普医学常识,使得广大病患者在刷剧刷视频的同时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对其自身健康可以做大概的评估。由此可见,让健康知识进入大众视野,网络是最便捷的路径。

“医生”与“网红”,两个互不相关的词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当下热门话题——“网红医生”。可事实上,医生并不是“网红”,而“网红”也不能凭借这一词一跃龙门成为医生。相关部门在网络环境、社交平台等大环境的管辖中,严防死守,警惕某些不法分子打着“网红医生”的旗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坑蒙拐骗;同时,医生在录制视频、直播时应多从病患的角度思考,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手势等将最贴近病患的问题解决。除此之外,对医生的自身实力也要有过硬、过高的要求;更不可“玩忽职守”、一头扎进新媒体中而忘了最初的“本心”。

医学与新媒体平台的强强联合,使大众在一些小病小痛的处理上、医学知识的科普上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在突发紧急情况时先根据医学常识做出简单的抢救处理,再及时送往专门医院进行医生专业化的救治,这为大众日常健康做出强有力的贡献,也让病患在日常生活中有个防范的保障。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