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政专业实践教学,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李超民]

李超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指出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湖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是湖南省最早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至今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四个层次的培养体系。其实践证明,通过实践教学将思政课教师标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求细化落实到学生培养全过程,可有效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注重突出产出导向,及时更新与转变实践教学观念

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实践教学要注重突出产出导向,对接社会需求。要将理想信念和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到专业实践教学之中,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融合、大学与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衔接,持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反向设计和正向实施,重点培养思政学科知识应用能力,促成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师教育素养的综合培育,彻底改变实践教学单纯为了提升师范生就业率的片面认知。同时积极引导教师更新与转变实践教学观念,及时修订完善了思政专业实践教学方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瞄准产、学、研一体化目标,大力推进“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实践教学理念,根据师范类思政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及思政专业认证的要求,探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实践教学方案,拓展模拟实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拓展合作交流,建设优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近些年来,思政专业已与省内近30多家重点中学及教育管理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或教学研究基地,有效形成“校内—校外协同、教学—科研协同”的多维度互动支撑平台,构建教学、科研“双培养”机制,推进“创新型”实践教师团队建设,确保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大力拓展实践教学多元平台,构建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坚持实践育人的方针,要充分发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思政专业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优势,大力推进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建设,将社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载体,构建本科生实践参与全员化机制。与此同时,要构建包括本科生教学技能提升、学科知识研究、课外学术活动等一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实现实践教学四年全程化。湖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每年都利用假期,组织导师带本科生赴农村支教;鼓励本科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挑战杯、未来教育家、教学之星比赛、教学技能竞赛等大学生重要赛事。2021年公共管理学院PPES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成立,并获批湖南省教育厅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2015年以来,5名本科生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7名本科生获得全国“华文杯”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一等奖;近3年来,本科生先后获得“挑战杯”竞赛国家级特等奖2次、国家级二等奖3次;先后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创新训练项目9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2项。

构建卓越师范生评价新模式,促进实践教学持续性改进与创新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合格毕业生,用好考核“指挥棒”是重要一环。这就要求思政专业实践教学要树立持续改进的质量观,对其进行达成性评价,对比实践教学应该达成的目标,尤其是对标毕业应该达成的要求,制定实践教学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思政专业全面协同把握本科生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发展趋势,实现投入导向评价向产出导向评价的根本转变;注重将比较性评价与全过程多元评价结合,完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成绩评定办法,建立评价周期和机制,形成了有效评价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改进实践教学目标与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教学创新、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创新与持续教学改革创新,“多元协同”的实践教学支撑机制、“评价+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解决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衔接不紧密、实践教学过程与目标难以互动、实践教学资源有限整合难度大、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等棘手问题。2016至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先后获得国家特色专业、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一流课程。2018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8.5%以上,其实践教学能力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潘华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