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燕 李礼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当前,我省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加强前瞻思考与全局谋划,以系统观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系统化设计政策和工作方法体系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之一。
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政策系统性设计,力求政策精准实效。应以系统观念谋划设计经济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发展获得最佳效能、实现最优目标;深入研究论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规制度,健全区域政策制定、实施、监督、评价机制;注重科学判别各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完善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法律保障、协调机制。
以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各项工作,加快形成整体性、创新性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法体系。各级党政部门须明确各自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注重发挥社会各界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系统考量全省各地区综合优势,探索相适应的区域发展策略。着力优化“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长株潭地区应重点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自主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湘南地区应以“开放发展”为着力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湘西地区应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文旅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落后地区应依靠创新、集聚、移植等手段,借助新经济、新科技和新交通网络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系统化建设与发展网络型城市群
系统化的网络型城市群已成为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工具。推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应注重城市群的网络化、系统化建设。
提升城市规划层级,扩大规划和空间优化的尺度。我省城市群应加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同时注重提升区域内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应大力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培育发展湘北、湘南城市群,形成一批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促进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群。
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布局,提升城市互联互通水平。城市建设应坚持高品位设计、高标准推进,着眼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与环境品质等打造一批群众满意的公共基础设施工程,比如以智慧政务为载体、大数据为支撑的区域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等。
系统化推进城乡融合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马克思认为,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当前,我省应系统化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和城镇化成果。
促进城乡规划和管理融合。应立足我省“一核两带三组团”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一圈三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一湖三山四水”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布局科学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城乡规划一体化工作机制,着力强化空间、平面、风貌、文化内涵等方面规划创新,促进城乡规划和管理融合。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融合。统筹规划布局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短板;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互助老年服务站等建设。
促进城乡产城融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聚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推进土地制度、人口流动、就业准入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严格保护城市周边农业生产空间,鼓励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与城镇有机融合,提升城市的自我服务能力和水平;依托水稻、茶叶、蔬菜等湖南优势农特产品,优化城镇农产品加工基地布局,健全农产品加工营销配送体系,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生产致富。
(作者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教授)
责编:欧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