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答“奥运三问”,我们又是满分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普庄]

陈普庄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上刊登了第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相关内容,同时向社会、向中国、向中华民族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何时能够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得到奥运会金牌?中国何时能够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第一次作答,我们用了100年。

1932年,刘长春代表旧中国首次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1952年,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派出40人的体育代表团远赴芬兰赫尔辛基。

1984年,又是洛杉矶,射击名将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

这些被我们熟知的历史,是中国的第一份答卷。随着东京奥运会闭幕,对于“奥运三问”,新时代的中国把“附加题”也一并圆满作答。

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有成员777人,其中运动员431名,创境外参赛规模之最。苏炳添用中国速度身后的太平盛世,抚慰了刘长春的凄风冷雨。

中国代表团在东京共取得金牌38金32银18铜,金牌数追平伦敦奥运会创下的境外参赛最佳纪录。从射击运动员杨倩回溯到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是回应,也是致敬。

东京之后,奥运又一次进入“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开幕。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双奥”荣耀,唯我北京。

体育强则国强,国强则体育兴。

参与奥运会,争金夺银,代表了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金字塔尖闪耀的背后,则是群体根基强化、国民体质提升、科学技术加持。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举办奥运会,特别是在14年时间里相继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毫无疑问彰显了大国形象、大国实力和大国担当。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与大国风范相得益彰的是,本届奥运会赛场内外,我们看到了一张张更具新时代特征的中国面孔。

杨倩“比心”的青春气质,侯志慧、谌利军招呼亚军季军同上最高领奖台的大气,中国女排连败后的坦然从容,贾一凡决赛失利后反而去安慰喜极而泣的冠军对手……

在互联网媒体社交化大背景下,在中国选手表现出的大气风范面前,中国网友的表现丝毫不逊色——我们并非对极个别网络暴力行为视而不见,而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太多改变——不再唯成绩论、唯金牌论,人们的心态更平和,视角更纯粹。

如果说“奥运三问”是笔试,那么这一张张新时代的中国面孔,更是完成了一次出色的面试。

时代的问答,还将继续。

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的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句承诺,也将是一次文明的洗礼。

“三亿人上冰雪”,不仅是一项使命,也一定会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福祉。

建设体育强国,从量变到质变,终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画卷上一块绚丽的拼图。

责编:刘茜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