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109国道新线高速项目全线施工已开始返岗复工工作,全线主体工程开工率已达到55%。记者3月2日从建设方中铁京西公司获悉,因在道路施工范围内意外发现古树群,北京市、区相关单位更改设计方案,增建隧道以保护古树。(3月3日《北京日报》)
据报道,发现古树的位置位于国道109新线高速门头沟区清水镇齐家庄路段。在征拆清登评估过程中,当地村民发现齐家庄路段的山坡上有61棵古柏,并将这一情况逐级上报,其中位于高速公路永久占地红线范围内的古柏就有43棵,胸径超过30厘米的有37棵。
对于这些古树,该如何处置呢!如果按照事先规划的工程路线,这些古树只能遭遇“换个地方”的命运了。是“移走古树”还是“重新规划”,专家的意见也是不一致的。有的建议,按照既有规划“移走古树”,这样经济代价更低。有的则表示,应该“避让古树”,生态保护和工程建设同样重要。在经过了讨论之后,工程施工方决定“避让古树”。为了“避让古树”,新的施工图纸上,国道109新线高速将在齐家庄新增一座290米长的隧道,绕过古树。
修改了施工方案,增加了工程投资,这样的“避让古树”值不值得!有人表示怀疑。其实,“避让古树”不能用经济价值来衡量,不能用金钱重量来衡量。有统计数据显示,各地每年都有众多古树名木成为刀下亡魂。理由则是城市建设的需要,乡村建设的需要。无可否认的是,城市建设、乡村建设都是需要“既破且立”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多些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多些对古树的珍惜感,多些对名木的融合感。
发展不是让古树名木成为刀下亡魂。而事实上,看看我们的新城区里,还有多少这样的树木?我们的新村里还有多少这样的树木?可以说人为保护下来的寥寥无几。大多数都已经进入坟墓里。这实际上是城市建设的悲哀,更是保护意识的缺失。有古树的地方才是文化的,有古树的地方才是生态的,有古树的地方才是高雅的。在很多国外的城市里,甚至有千年的树林,人家在规划的时候,就能在城市的现代空间里,为这样的树木留下一方生存的天地。而这带给城市的是厚重,带给市民的是幸福。
有些工程在遇到古树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为了节省开支“移走古树”,而这样的做法显然是短视的。“古树”和“道路”,“古树”和“建筑”谁该礼让谁,这原本是不该有的问话。因此,工程建设“礼让古树”应该成为唯一的,标准的答案。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