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丨恩格斯与《共产主义原理》——写在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上)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文选德]

编者按

今天,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为纪念这位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和革命导师,今明两天,本报连续推出省委原副书记文选德同志的文章《恩格斯与<共产主义原理>——写在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文选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这也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是“主要的”“排第一”的;但除此以外,与马克思并列的恩格斯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因为“马恩”从来就是连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如果说,“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那么恩格斯则可以说“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二思想家’”。正如列宁所说:“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恩格斯总是把自己放在马克思之后,这一般说来是十分正确的。他在写给一位老朋友的信中说:‘马克思在世的时候,我拉第二小提琴。’他对在世的马克思无限热爱,对于死后的马克思无限敬仰。这位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颗深情挚爱的心。”其实,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和“共同事业”,就是“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所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连在一起的,被认为是“旷古人间两巨贤”的“千年思想家”;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则认为就是马恩学说,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应该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这里,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在《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之前,恩格斯独自拟定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特别是《共产主义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成熟且十分丰富的思想理论材料,甚至可以说《共产主义原理》就是《共产党宣言》的雏形,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马克思与恩格斯。资料图片)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拟定,显示恩格斯共产主义世界观不断成熟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于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厂主的家庭。他天资聪慧,智商过人。年轻时,读过中学,当过大学旁听生,在工厂打过工,在部队当过兵。这期间,恩格斯并没有因此而妨碍自己对科学和政治的研究,而且在他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十分憎恶当时的专制制度和官吏的专横。1839年,恩格斯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乌培河谷来信》,尖锐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教主的伪善,描述了工人们的悲惨境遇并表示了深切地同情,同时还无情地抨击了普鲁士的专制制度。这些,明确地反映了恩格斯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立场。1841年秋,恩格斯在柏林服兵役期间,时常抽空前往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后来受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开始与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转向唯物主义。不仅如此,恩格斯还经常深入工厂和工人住宅了解工人的生活情况,研究分析工人的现状,并经常出席英国工人群众集会,同宪章派左翼领袖保持密切联系和来往。就是在繁忙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恩格斯总是不忘抽空阅读大量的书籍,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分别指出,他们的思想发展,有很多地方得益于德国的大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恩格斯甚至还说:“没有德国哲学,也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所以列宁说:“哲学的研究,使他(恩格斯)更前进了”。

就这样,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广博的科学知识,使恩格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有深刻的了解,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思想理论材料。22岁时,恩格斯出版《谢林和启示》一书,批判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谢林的唯心主义。同时,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被誉为“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天才大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从社会主义观点出发,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现象,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庸俗性,指出私有制是一切政治经济矛盾和工人阶级贫困化的根源,进而论证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这也充分表明,此时的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转向了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

也许就是因为这一切,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在19世纪40年代上半期就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按照列宁的说法:“恩格斯是到英国后才成为社会主义者”(恩格斯是1842年10月到英国曼彻斯特工作的)。也就在这期间即1847年6月以前,恩格斯受托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这个草案,用问答式回答了二十二个问题。如“第一个问题:你是共产主义者吗?答:是的。第二个问题:共产主义的目标是什么?答:建立这样的社会: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损害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等等。除此以外,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恩格斯还对有关社会主义学说的其他的问题也作了和以后撰写的《共产主义原理》基本相同的明确科学的回答。这些问题包括:你们打算怎样实现这一目的呢?你们的财产公有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呢?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为实现你们的财产公有作好准备呢?什么是无产阶级?是不是说无产者不是一向就有的?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并不认为任何时候都可能实现财产公有?如果你们打算用启发并团结无产阶级的方法为公有制作准备,你们是否因此就拒绝革命呢?你们打算一下子就用财产公有来代替今天的社会制度吗?一旦你们实现了民主制,你们的第一个措施是什么?在实行公有时是不是会同时宣布公妻制吗?民族在共产主义制度下还将继续存在吗?共产主义者排斥现有的各种宗教吗等20个极为现实的问题。这份草案虽说和以后撰写的《共产主义原理》存在一定差异,连恩格斯自己也并不满意,但在共产主义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得以通过。这份草案也标志着青年恩格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已经是一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这份草案可以说是恩格斯以后起草的《共产主义原理》的初稿或者说蓝本。因为把《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内容与《共产主义原理》两相对照,其形式其内容都十分相近,可谓一脉相承,而且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有三个问题是直接引用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的答案,亦“即仍照已失传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的初步草案之一中业已拟定的答案”即“保留原案”。所以,《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为恩格斯所撰应该是确信无疑!

应该指出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概念原本是没有什么更多的区别的。但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前夕,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广泛存在,甚至一些非社会主义的思想也借用社会主义的名称,社会主义一度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了严格区分。《共产党宣言》开篇就以极具讽刺意味的表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点题,来驳斥共产主义被资产阶级污蔑为“幽灵”“鬼火”的反动思想,并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又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看作同一个概念。而今天我们所言之社会主义概念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而其外延又是极其广泛的。大致上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类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学说或者说思想、思潮和流派;二是指人类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三是指在社会主义学说指导、影响和作用下,为争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巩固的社会运动。其实,社会主义思想从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在1516年用拉丁文出版算起,至当时就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而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则直到19世纪20—30年代才出现在西欧的一些刊物上,并且还是从含有“社会的”、“共同的”、“善于社交”等意义的拉丁文Socialis演变过来的。原意是指以大众的幸福和福利为目标,以合作为基础,同当时经济学家主张的个人主义制度相对立的人类事务的集体管理制度。而当“社会主义”一词风行西欧的时候,在巴黎成立的秘密革命团体则提出和使用了意为“公共的”其拉丁文为Commuis的“共产主义”一词。这时使用“共产主义”意在强调其主义更富有革命精神,强调彻底消灭财产的不平等,强调实行财产公有制。尽管如此,作为理论和学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当时还是同义词,只是在把“社会主义”一词用于表达社会制度时,才和“共产主义”有所区别,就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形态。如此,马克思还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明确区分了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列宁则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更加明确地称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为“社会主义”。

然而,社会主义学说从来就不是只有一家,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社会主义学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流派。所以,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表示同当时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区别,特别用“共产主义”命名和规范自己的学说。不过,这时在他们的著作中,这两个词一般也还是通用的没有什么区别,19世纪2、3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队伍中,社会主义甚至代替了共产主义。但对于恩格斯来说,他却一直使用共产主义的说词,直到1873年初才在《论住宅问题》一书中首次并多次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并且还在“科学社会主义”前面加上“德国”二字,用以表明自己与其他“一切社会主义”以及一切自称的“社会主义者”、特别是“蒲鲁东的全部学说”和蒲鲁东主义者的本质区别。这也许是恩格斯要将自己的思想原理命名为《共产主义原理》的主要缘由。

这些,特别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拟定,充分说明青年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初就已经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至于以后直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为止,恩格斯和马克思“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这种共同生活的成果”“就是继续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而对于恩格斯来说,就是“在非常通俗的、往往是论战性的著作中,根据唯物史观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阐明了最一般的科学问题,以及过去和现在的各种现象”。即使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不仅担负着沉重的写作任务,而且“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顾问和领导者”,使当时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从年老的恩格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宝库中得到教益”。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和革命实践总是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列宁称恩格斯是“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和导师”“工人运动的精神领导者。”

(在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纪念馆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雕像。 通讯员 摄)

写作《共产主义原理》表明恩格斯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导师

作为共产主义者的恩格斯,在1842年11月至1844年8月,就完成了《英国状况·18世纪》一书的写作。该书概述了18世纪工业革命的过程,指出工业革命使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阶级关系的主要方面发生了根本变革,以往存在的阶级和阶层解体了,作为它们生存基础的条件和关系破坏了,于是也就产生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也就是说,该书中恩格斯不仅提出生产资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且也包含了不同阶级和政党的利益冲突和斗争也是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

这以后,就在1844年8月底,24岁的恩格斯离开曼彻斯特回国,途经法国巴黎时,在一家咖啡馆里会见了26岁的马克思,从此,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拉开了共创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体系的序幕,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结下了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并肩战斗了一生。在巴黎时,恩格斯和马克思合作撰写了《神圣家族》一书,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1845年回到德国后,恩格斯出版了他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书中“恩格斯第一个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说明了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制地推动它前进,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书中恩格斯还以自己亲自观察和掌握的具体材料,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控诉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第一次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工人运动必须同科学共产主义相结合的原理。1845年春,恩格斯移居布鲁塞尔,又一次与已经迁居布鲁塞尔的马克思相聚,并很快合作撰写了第二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指明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动力的客观规律,描述了人类社会从产生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本轮廓,论证了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第一次指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必要性。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这部著作,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给一些国家正在开展的工人运动以极大的鼓舞。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恩格斯,1846年同马克思一起,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并且活跃于巴黎和布鲁塞尔的德籍侨民之中,广泛团结各国工人群众,大力宣传科学共产主义;还在广大工人群众中开展反蒲鲁东主义、魏特林平均共产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斗争。而在1847年,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正义者同盟”,成立于1836年,是一个主要由无产阶级化的手工业工人组成的德国政治流亡者秘密组织,后期有一些其他国家的人参加。随着形势的发展,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终于相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学说的正确性,并认识到必须使同盟摆脱旧的密谋传统和方式。于是在1847年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正义者同盟,并请他们帮助同盟进行改组。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马克思因经济极度困难没能参加,恩格斯全程参加了大会的各项工作,并倡议把同盟的名称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具有无产阶级政党雏形的政治组织。由于这,这次正义者同盟大会也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对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同盟章程》草案进行了讨论,并准备将两个草案分发同盟各支部讨论,然后提交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大会还批准了以民主原则作为同盟组织基础的章程草案,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代替了正义者同盟原来的“四海之内,人人皆兄弟”的口号。实际上,恩格斯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带有空想社会主义影响痕迹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并不满意,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英·赫斯在巴黎拟定的“修正草案”也不满意。1847年10月22日,在巴黎共产主义者同盟区部委员会的会议上,恩格斯尖锐地批判了赫斯的“修正草案”,并使之遭到会议的否决。这次会议决定委托恩格斯起草新的草案。

就是在这种特别的情况下,恩格斯凭着他在广泛社会实践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了解和剖析,凭着他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特别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深入研究,或者说凭着他在革命实践和学习研究中获得的已经成熟且十分丰富的思想材料和广博的科学知识,于1847年10月底至11月,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厚积薄发,采用“问答式”的形式,很快就完成了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史上具有理论基石作用的《共产主义原理》这部伟大经典的写作,科学地回答了当时社会上急需回答的25个现实问题。概而言之,《共产主义原理》指出了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说明了无产阶级的产生过程,工人阶级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前提,提出了工人阶级运动的目的;阐明了共产主义者的主要要求是废除私有制以及废除私有制的途径;根据对资本主义大工业内在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代替的必然性;说明了共产主义同其他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区别和共产主义者对待其他政党的态度;还预言了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如此,《共产主义原理》这部著作不仅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同时也无可争辩地说明这时的恩格斯已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导师。

在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公开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观点,捍卫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理念基础。大会还经过辩论,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观点,并委托他们以“宣言”的形式拟定新的纲领。

正是由于《共产主义原理》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用很短的时间就在《共产主义原理》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统领,很快完成了《共产党宣言》这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经典的写作。

如此,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轨迹: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在伦敦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草案,即《共产主义信条草案》。1847年10月底至11月,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写成纲领的“初稿”,即《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1月底到12月初,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篇可供发表的纲领,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共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这条轨迹即: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到《共产主义原理》再到《共产党宣言》。在这里,史实告诉我们,《共产主义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或者说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的写作提供了十分成熟的思想理论材料和著作蓝本。

责编:周泽中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