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华
6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持续强降雨,累计降雨量大、覆盖范围广,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河水位暴涨。面对凶猛的洪水,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战术”。
闻“汛”而动,创新科技成为利器。各种科技设备和前沿技术大显身手,让防汛抗洪更智慧、更高效、更科学,为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科技让防汛救灾更智慧。从气象和水情预报到防汛监测与预警,从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多种“黑科技”的应用让防汛抗洪更智慧。就以水情监测预报为例,每逢汛情来临,管理员只能凭经验判断水情。如今,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水利部收齐全国12万个报汛站的雨水情信息仅需10分钟至15分钟,一次洪水作业预报时间只需几十分钟。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小河流预警预报上得到有效应用,显著提升我国洪水预报能力。
创新科技让防汛救灾更高效。北斗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雷达流速仪、大数据研判、AI预测城市内涝、红外无人机搜救……越来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抗洪“神器”正广泛运用到防汛抢险一线,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比如,以前巡堤要靠人到现场看,再通过口述、笔记记录反馈巡查情况,汛情研判效率较低。如今系统自动记录管辖段水情变化,实时显示堤防沿线视频监控画面,一旦发现异常,管理员立即将画面配以文字描述及时上传,研判效率大幅提高。
创新科技让防汛救灾更科学。无人机、“龙吸水”、动力舟桥、机器人、5G智慧无人救生船、水下探视仪……一批抗洪抢险利器被投入“战场”,各式各样的“智能+”抗洪手段,正广泛运用到抗洪抢险中。比如,防汛救灾过程中,搭载了可见光、红外双波段视频相机、大视场测绘相机、光学相机等不同传感器的无人机,充分发挥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及时把现场的高清图片和视频传回指挥中心,为灾情研判、蓄滞洪区运用论证提供科学支撑。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利用好科技手段将灾情降到最低也是题中之义。当前,我国多地进入主汛期,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地质灾害,防汛形势复杂严峻。要打赢这场防汛抗洪的“硬仗”,不仅要有勇气,还要依靠科学。面对严峻的防洪安全形势,充分发挥“技防”优势,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汛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云端作业、智慧防洪、科学减灾,就能掌握主动权,打赢这场防汛抗洪的“硬仗”。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