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真抓实干补“短板”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飞]

杨飞

4 15 日,《湖南日报》刊发晨风署名文章《聚焦城乡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稳投资》。文章认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关乎生态、涉及民生,面广量大,是当前稳投资的发力点、稳增长的支撑点;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转型阵痛,只要我们能够抓住城乡环境基础设施这样的群众痛点、发展短板,出实招、务实效,就能培育形成更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补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短板,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人居环境,已成当务之急。省委书记杜家毫就明确强调,把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抓好,更好地稳投资、补短板、惠民生、促发展。

城乡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根本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诸如供水能力有限、排水管网标准偏低、污水管没接入等等,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着力补齐这些短板,加大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将有效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城乡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必须在 “精准”上下功夫。“手榴弹炸跳蚤”不行,“高射炮打蚊子”也不行,城乡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今后一个时期,湖南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就将突出抓好安全供水、气化湖南、污水治理、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智慧建设增效等六大工程。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用,投到关键处补到点子上,城乡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将更见效果。

城乡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必须牵好 “高质量”这个牛鼻子。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支撑,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必须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比如,可以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公厕改造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来落实。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性思维,把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营商环境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湖南的高质量发展将更有底气。

挑起千斤重担,打好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回望过去的 5年,湖南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为每年新增百万城镇人口提供了基础保障,有力支撑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新时代要补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这块短板,各级干部就应挑起千斤重担,坚持以人 为本的发展思想,以 “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境界,真抓实干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刘畅畅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