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伟人”马克思“仍然活着”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文选德]

“千年伟人”马克思“仍然活着”

——写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

德国特里尔,中国赠送给德国的马克思铜像,矗立在毗邻其故居的西梅翁教堂广场。 图/视觉中国

在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纪念馆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雕像。 通讯员 摄

文选德

近日报载:在德国特里尔市,离马克思故居不远的广场上竖起了一座5.5米高重达2.3吨的马克思雕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给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领袖的最好馈赠和永久纪念。这使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人们为之振奋,倍感欣慰。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影响是世界性的、经久不衰的!

1 “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就诞生在特里尔市一个律师的家庭里。在这里,他度过了17年的孩提时代。应该说,18岁以前的马克思虽说好像一个纨绔子弟或者说“问题少年”,但在很多方面,年轻的马克思却已经显现出与众不同。如,他酷爱学习,勤于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缜密洞察力,重视精神层面的知识积累,对费尔巴哈、黑格尔等的学说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再如,他从小具有真性情且敢于反抗,特别讨厌圆滑之类的性格,有时甚至会参与一些“斗殴”的事情,有如新锐骑士,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说:“面对着整个奸诈的世界,我会毫不留情地挑战,让世界这庞然大物塌倒……”。又如,学生时代的马克思具有厚实的文学艺术修养,是一位浪漫的抒情诗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是一曲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畅想曲,文采飞扬,读后使人激情澎湃,心旷神怡。更为重要的是,他年纪轻轻,就怀有雄心大志,17岁中学毕业论文就语出惊人,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的少年壮志,曾经感染激励了多少青年人和有志者啊!

马克思生命的重要转折点大概是在1837年。此时,马克思与康德的新唯心主义决裂,开始接受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在资产阶级氛围浓郁的普鲁士,他一方面看到德国军队的强大和资本主义惊人的生产力,另一方面看到资本世界的权贵逐渐垄断话语权,而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流浪汉,贫富悬殊触目惊心。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马克思潜心学习,皓首穷经,深沉地思考,从商品这个社会最简单的细胞入手,向资本主义这只庞大的巨兽发起进攻,并且始终充溢着旺盛的独特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

2 “两个伟大发现”:超越时代的洞察者和批判者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观察历史的和现实的世界,都在研究批判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资本。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论》)“资本是死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必须吸收活的劳动,方能活得起来,并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是大。”“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共产党宣言》)

“唯物史观”这个伟大的“发现”,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定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从社会的经济基础出发,才能科学地说明和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无产阶级只有通过一系列发展阶段,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自由,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就是无产阶级的“初心”和“历史使命”。而马克思的另一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学说”,则深刻地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第一次说明了人类劳动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意义,第一次揭开了阶级社会人剥削人的秘密,第一次阐明了剥夺者被剥夺的必然趋势。作为劳动者,其“初心”是要获得劳动的权利、休息的权利、公平享受劳动成果的权利。而作为共产党人,就是要消灭剥削,消灭压迫,消灭阶级,为劳动者阶级的彻底解放而不懈奋斗。

正是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马克思向全世界宣言:“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而我们进行的“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两个必然”以及“两个彻底决裂”等一系列天才的、周详全面系统的伟大思想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为共产党人奠定了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人的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缜密科学分析,正如恩格斯所说:“现代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信心,正是基于这个以或多或少清楚的形式和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印入被剥削的无产阶级的头脑中、可以感触到的物质事实,而不是基于某一个蛰于书斋的学者的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

正是由于马克思这一系列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阐明的、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全面最深刻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改变了一个世界,“创造了一个时代”。所以,马克思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洞察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他的“思想宝库”就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和斗争纲领,他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对时代的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时至今日,近两个世纪过去,我们仍然在怀念他,仍然把他作为“老祖宗”来纪念,并把他的思想科学地用于对现实的解释和指导。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由于反动政府的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以及十分繁重的理论和实际工作,马克思的身体健康遭受了严重损害。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时三刻,马克思坐在自己工作的安乐椅上与世长辞。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时,用英语发表的讲话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不是主要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6页)马克思这位“千年伟人”,他的名字永远传颂,他的思想光焰不灭,他的事业辉煌永续!

3 “回归马克思,让历史再度沸腾起来”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运动跌入谷底的时候,就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崛起是20世纪最大的不幸”,就有人断言“马克思的‘两个必然’已经过时 ”,就有人宣称“21世纪将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那段时间,信仰的缺失、信念的动摇、思想的迷茫和困惑,使人感到整个世界确实需要真正的“主义”“理论”和“旗帜”来引领,确实需要“信仰”“信念”和“信心”来支撑。其实,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总是不断有人诅咒、诋毁和攻讦马克思。应该说,他是那个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无情的。马克思为人类历史留下的不可磨灭的思想遗产和精神财富,从来就没有人能够在世界范围里阻止它的传播。马克思关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教导已经传遍世界各个角落,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

比如,从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先后召开过四次。即1995年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在巴黎召开的有1500多名学者参加的“世界第一届马克思大会”;1996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有1500多名学者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大会”;1996年在伦敦召开的有6000多人参加的盛况空前的“96伦敦马克思大会”;1998年,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参加的、在巴黎召开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

巴黎会议的开幕词说:“回归马克思,让历史再度沸腾起来。”“马克思主义没有死,马克思仍然活着”。这些话语是多么震撼人心!正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说:“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越来越多。”也就是在这个时刻,从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传出一则轰动世界的消息,宣告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也说明全世界人民都觉得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革命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相信他是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强有力的工具”,“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而真理的力量是强大无比、永远都会穿越时空的。这以后,在世界各地时有纪念马克思这位“千年伟人”的盛会和盛况,这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我想,只要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和顽疾依旧存在,马克思的声音就不会消失,并且会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强大。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至理名言,振聋发聩!

4 准确理解“两个决不会”思想,做坚定而清醒的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已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了前进的路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此时此刻,我们不仅要特别警惕那些早就此起彼伏的什么“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等各种西方话语的乘势来袭,而且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发展过程的曲折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新旧两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决不是一帆风顺笔直平坦的,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是如此,社会主义社会要完全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既要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做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又要充分估计社会主义完全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自己国家的事情办好,做清醒的共产主义者。对此,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曾经意味深长地说,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奋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必须全面把握马克思提出的“两种设想”:即社会主义革命应当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至少在欧洲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的“共同胜利论”;以及以东方经济落后国家为考察对象以后,提出的“‘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论”。要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为全世界各国的革命提供一种模式和现成答案,无产阶级革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进而在自己的思想上筑牢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的思想理论根基,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5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当然,“回归马克思”“不忘老祖宗”,不等于也不可能把历史倒退到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等于也不应该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秘化、神圣化,更不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和解决所有问题的现存答案,而是要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同时不拘泥于用马克思的个别论述来裁决活生生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马克思最反对把自己的理论教条化,而总是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情况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去实际地运用自己的思想原理。总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伟大的社会实践之中,更好地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社会时代都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马克思就是十九世纪创造的伟大人物。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自诞生之日发展到今天,历经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艰难曲折的过程。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是跌宕起伏。其自19世纪上半叶在西欧兴起,到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的故乡德国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开始东移俄国;至20世纪下半叶,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跨越这个历史阶段,要改变这种国际地位,需要上百年的建设、改革和发展时间。上世纪初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分别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一脉相传的红色基因。我们坚信:在新时代中国这个宏大的舞台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传承马克思的遗志和事业,演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威武雄壮的活剧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或者说,现阶段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前,中国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一带一路”正赢得沿线国家越来越多的认同和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中国的努力下成为广泛共识。有着13亿多英雄中国人民的新时代中国,正在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新方案,作出新贡献。而做好这一切,就是对马克思这位“仍然活着”的“千年伟人”的最好纪念。

责编: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