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了,西方人迎接新年的音乐盛典依然与中国大陆如约而至。所不同的是,音乐会序曲奏响前夕,这片国土上飘过“抵制元旦”的几声喧嚣。
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许多新看点,如史上最年轻的指挥,施特劳斯家族对手的作品入选,在茜茜公主的梦幻城堡前表演芭蕾舞,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合唱团首次亮相等,比起多年来《拉德茨基进行曲》作为晚会压轴成为不变的经典,将音乐会一次次推向巅峰的境界,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但有些观众并不知道,在这曲热烈、明快和昂扬的旋律背后,隐藏着当年奥地利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的一段历史恩怨。
那是当年奥地利陆军元帅拉德茨基率部侵略邻国意大利,并进行了数年残酷的殖民统治。属于保皇党的老施特劳斯为歌颂其王朝武力和元帅威风,谱写这个曲子,受到不明真相的奥地利人的喜爱。当王朝对内独裁让奥地利人认清了拉德茨基的真面目,这个作品从此被人们冷淡,老施特劳斯也被迫出国,抑郁地走到了人生尽头。
时过境迁,该曲子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还是征服了广大听众,人们渐渐忘记了其中的不光彩。1987年新年音乐会演奏该曲,听众情不自禁地和着节拍鼓掌,指挥受到感染,转身示意掌声既要和上节拍,又要随音乐的强弱而起伏。中国自那一年开始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个动人场面就深深铭刻在中国观众的心中。其实,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早已成为音乐会的一个传统。
大家一定会问意大利是怎样的反应,从百度中查到,意大利爱乐乐团2013年元旦首次来华巡演,他们也以《拉德茨基进行曲》作为压轴。自1993年起,先后四次执棒维也纳音乐会的,就是号称史上最帅的指挥家,来自意大利的卡尔多•穆蒂,而他每次选曲,无一不是以《拉德茨基进行曲》作为结束曲。在他之前也有意大利指挥家登陆金色大厅,我尚未见到有哪一位对《拉德茨基进行曲》发起过抵制.
意大利人接受《拉德茨基进行曲》,对言犹在耳“抵制元旦”是一面镜子。然而,不论是官方,还是地方,大家仍然怀着庄重和喜悦的心情,以各种形式与世界一起辞旧迎新。公历新年沐浴过罗马和基督文化,但这不是原罪。既然它能够被全世界接受,开放了三十多年的中国岂能畏之如虎。新中国确定使用“公历纪年”和规定1月1日为元旦岂能是儿戏。
古老的忒修斯之船逐渐换掉所有的木板之后,少数人纠结这是新船还是旧船,多数人在意是它得以航行数百年。《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先天不足已经由创作者付出了代价。经过时间的洗礼,音乐家和听众自觉地对其附着的载体进行了置换(哪怕还保留了他的名字),它才得以重回音乐殿堂。在这场以高雅轻松豪华热烈为主基调的音乐盛宴上,它成为事实上的保留菜单。现在人类共同认可的是其宝贵的艺术价值。
历史故然不能忘记,但不能以此为由拒绝超越历史的共同价值。公历新年的公共价值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坐标点,只有定位于它,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追求伟大复兴的梦想。别过它,那要不要告别格林威治时间;抵制它,那要不要抵制汽车、火车和其它工业文明;离开它,泱泱大国谈何接轨世界,与谁“一带一路”。
有人说春节过得不如元旦,那主要是我们自己的事。自己过年过得不如意,却不要无视春节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节日已经形成比肩的现实。春节文化已走向世界,不同程度地被别人接受。无端迁怒于元旦,只能证明我们的文化不自信。不过元旦,未必过得好春节。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