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读书心得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智慧]

宋朝汪信民有句名言:“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明朝万历年间还初道人洪应明受此启发作《菜根谈》。

《菜根谭》是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细读《菜根谭》,有心得如下:

一、功业成败之智慧,在于进,也在于退。

功业之成败,在于进,也在于退。能直能屈,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者方可成大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都能挥洒自如,得其所哉。在此,《菜根谭》告诉我们,如何直,怎样屈。何时当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何时应挂冠归去,高蹈入林。更告诉我们那些取得功业成就的基本要素、方法技巧和正确心态。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讲的是走路到狭窄处,要尽量留出一点空间,让别人也能过得去;吃饭吃到美味之时,别忘了省下三分,让别人也能尝一尝。这正是最安全、最快乐的处世立身之道。

《心虚明理,心事却欲》讲的是一个人要抱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一个人又要抱善则善执着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侵入。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大意为: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当今社会,追求成功的人们在千方百计地“修炼”技巧,许多人以为用尽机巧,左右逢源,就可以取得成功。其实不然,诚如《莱根谭》所说的那样,是“涉世浅,点染亦浅”而已。所以,无论是练达还是拘谨,如果你内心牵挂过多,瞻前顾后,亦步亦趋,倒不如率性而为纵情狂放。这样反而可以让别人放心用你。

二、修身养性之要义是“糊涂处世”, “活得糊涂一点”。

《菜根谭》的作者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菜根谭》是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

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

“与其练达,不若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确很有用处,但是也常常令人圆于世故,掩没了率真的天性,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

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高尚的道德素养在我的理解中包括品行的高洁,待人的真诚,处世的智慧及良好的自我审查评判能力。“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交往早已成为社会中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拥有高尚纯洁的情操固好,但是,过分的清高会使自己独立,那会是一个可怕的后果。在现世中修身,更重要的要懂得如何灵活,智慧的修身。

谈及智慧,“糊涂生活”乃是一种极好的在纷杂社会上修身养性的方法。《菜根谭》中谈及“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的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看的圆满”,“放的宽平”则是一种“正心”之道。人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多的人会热心的去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淡忘了古圣贤一直教诲的修身之道。由此导致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甚至是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态度都有了严重的扭曲的变化。这种社会在一个道德素养高尚的人的眼中是一个缺陷的,混沌的世界。但要活得自在,就要“正心”。首先要自心看得圆满,自心放得宽平,“活得糊涂一点”, 也即是所谓的“糊涂处世”。

三、生死名利之玄妙在于保持纯真本性,超脱物外。

《生死成败,一任自然》:“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大意为:人间万物有成功就必然有失败,一个人假如能洞悉此种道理,凡事就不必太积极于成功;天地间的动植物有生就必然有死,一个人假如能明白这种道理,对于自己的养生之道就不必太过于费尽苦心。

《思及生死,万念灰冷》:“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即死之后作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大意为请你想想看:你在没出生之前又有什么形体相貌呢?你再想一想,你死 了以后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人既然无法测知生前的往事,又无法预卜死后的未来,而生命又是那么短促,一想到这些就不免万念俱灰。不过生命虽然 短促,精神却是永恒的,只要能保持纯真本性,自然能超脱物外,遨游于天 地之间。

在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要想在心中独留一份清新,糊涂中则必须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人生需要寂寞。独守一份宁静,甘受一份寂寞,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要耐的住寂寞,就要自觉的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很喜欢《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毕竟在社会上真正的找到一块清净之地实属不易。近而不染则为至高处世之道。因此,必须要保持心底那一份纯洁,宁静如一,安之若素,必须要保持对待诱惑的一种本心,闹处不闹,闲处不闲,静处不静,躁处不躁,耐得住寂寞,更清醒、更智慧地对待喧嚣的尘世。耐得住寂寞,糊涂待世,道德修为自然不俗,人格的魅力也会展现无遗!

《菜根谭》的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该书总结了为人处世之策略,概括了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倡导的是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让人读后犹如醍醐灌顶,顿觉受益无穷。

责编:张鼎峰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