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善机构在阳光下运行

2024-08-08 09:3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潘玉毅]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潘玉毅

近日,有大V在网上爆料中华儿慈会河南负责人、9958志愿者雷某哄骗患病孩子妈妈陪睡才给捐款。消息一经传出,震惊社会,并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巨浪。人们除了痛斥雷某的禽兽行为,不免对慈善的公信力产生隐忧。据悉,这已不是中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第一次被曝光负面新闻。(8月4日 报刊文摘公众号)

慈善机构作为社会公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公众的信任与期待。它本应为社会增信,为人间传递和输送温暖,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牟利、作恶、满足私欲的工具。然而,近年来时有一些慈善机构的不透明操作和不当行为,如同霉菌般侵蚀着这一神圣的事业,使之蒙羞,并不断伤害和消耗着社会大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

显然,类似雷某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慈善事业的亵渎与抹黑,更是对公众信任的严重伤害。为何一个慈善组织会频频爆雷?为何本应救人于危的善款落不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上却成为有些人中饱私囊、要挟别人的资本?这不由让人担心,担心自己的好心是否会成为别人作恶的助力,担心捐款是否还有意义。

慈善是承载温暖和光明的矩火,它汇聚小善与大爱,为弱势群体点亮希望之光,与之相应,慈善事业则是人们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和从事扶弱济贫的一种社会事业。它不是名利场,也不应成为名利场。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次儿慈会事件再次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慈善事业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脱离监管。

慈善机构需要“见见光,去去霉”,加强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资金来源到使用去向,每一步、每一笔都应清晰可见。来要来得明明白白,去要去得清清楚楚,要让捐赠者知道他们的善款用在了哪里、帮到了谁,要让社会大众信服慈善机构是干实事的,大家才会见贤思齐,积小流以成江海。

面对种种畸形而不合理的现象,不能一看了之,而要一查到底,该剔骨的剔骨,该疗伤的疗伤,别让一个疮疤恶化成沉疴顽疾,更不能让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找出该机构在管理上的漏洞,并加以整改。同时要加强慈善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对管理者的权利进行约束,审批、使用需有行之有效的章程,凡事遵章守制、依律而行,确保善款善用,不给违法乱纪者以可乘之机。

善心当以善行为注脚,善行当以善心去回应。只有加强行业自律和全过程监管,让慈善机构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使其回归本真,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发挥慈善在构建人民幸福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才能重树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重拾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