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2024-05-08 10:14:4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向伟] [责编:欧小雷]
字体:【

向伟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践行高校思政课育人使命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有效途径、助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良好契机。做好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政课这篇大文章,高校应着重从内容融合、平台融合、主体融合三方面统筹推进。

坚持内容为王,建设“点、线、面”一体推进的教学体系。教育家精神折射的理想信念、精神特质、价值目标、实践指向,与思政课的育人目标、课程目标、精神塑造具有高度一致性。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明确“融入什么”的问题。首先,精准定点,锚定教育家精神与课程内容的耦合点。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从整体直观看,教育家精神与“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高度相关,这是两者最直接的耦合点。从内涵深层延展来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可与“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相融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可与“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相融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可与“做改革开放生力军”相融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可与“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相融合;“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可与“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相融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可与绪论部分相融合。其次,精心绘线,绘制教育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逻辑线。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逻辑为纵轴线,按照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的时间逻辑,搜集整理融入教学的故事线、人物线;以知、情、信、行的认知逻辑为横轴线,将不同故事线串联起来,循序渐进推进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再次,精致画面,设计教育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专题。使用典型素材案例,是阐释教育家精神、解读思政课内容的重要方式。在专题建构中,应强调教育家精神的整体性,紧扣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历史逻辑、本质内涵与价值意蕴等,打破教材知识的界限,结合思政课教学特点进行专题式金课设计。

坚持平台为基,打造“线上+线下+实践”协同推进的教学模式。融媒体时代,平台是基础。高校应打造综合性的思政教学“旗舰”平台,在思政教育中传承、发展好教育家精神。首先,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建设有关教育家精神的优质慕课资源,合作共建资源库并及时更新;通过建设校园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平台,拓宽教育家精神网络宣传渠道,实现入脑入心;依托虚拟现实、全景影像等技术,构建教育家精神VR虚拟仿真场景,建设虚拟教育家博物馆,开发体验式教学软件。其次,夯实课堂教学平台。根据“点、线、面”的内容融合系统,将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特点与教育家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以专业情育爱国志,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再次,拓宽实践教学平台。在实践中探寻教育家故事,通过户外实践参观,带领学生直观感知;在调查采访中聆听最真实的教育家故事,汲取教育家榜样力量;在社会参与中培育教育家精神,广泛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宣讲、征文、合唱等主题活动,以及相关影片展、话剧展和书籍资料展等,促进教育家精神在青年学生中的潜移默化。

坚持教师为要,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当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排头兵,更要成为研究、宣讲教育家精神的主力军。首先,研读经典文献,夯实理论功底。思政课教师应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并内化为高度的政治认同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善于在分析、阐释、回应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现实解释力。其次,了解学生关切,做好话语转化。缺乏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话语表达,难以吸引学生。推进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将抽象化、概括化的话语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话语,话语表达既要有生活温度又要有情感热度,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情。再次,完善教研平台,形成激励机制。高校应组织思政课教师定期开展学术研讨,聘任或邀请教学名师、理论专家开展专题授课,强化思政课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与认同。按照“六个要”的总要求,结合教学评价对思政课教师进行正向激励,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作者系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及提升路径研究”(21YBQ096)阶段性成果】

(一审:罗江龙 二审:余画 三审:石伟)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