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联系湖南实际,深刻分析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再细化、再落实,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再部署、再动员。
科技变革是产业变革的先声。纵观人类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颠覆性的科技变革,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当前,我们正置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盲目跟风“赶时髦”,也不是一哄而上“打乱仗”,而要时刻保持战略清醒,牢牢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方法论。于湖南而言,就是要认清自身“有什么、没有什么”“强在哪、弱在哪”“要怎样、不要怎样”,努力找准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看得准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得清自己的比较优势。放在全国版图上观察,无论是所处的地理位置还是拥有的资源要素,湖南均非“先天优势”明显的省份。遵循规律而行、锚定主攻重点,考验着眼界与定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湖南在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布局,打造出高性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形成了以鲲鹏CPU、飞腾CPU以及麒麟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两芯一生态”计算体系,打造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优势。进一步放大科教资源丰富、智力资源充足、创新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等人才吸引力,依靠一流人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湖南新质生产力必然实现跨越式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把握好“破与立”的关系,做到宜“新”则“新”。多年的深耕与培育,湖南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老三样”正逐步成长为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在“育新枝栽新苗”的同时,大力推进“老树发新芽”,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课题。比如,加强人工智能与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传统产业的场景对接,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是“立”;推动“大块头”产业跑入“轻量化”赛道,打通不同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堵点卡点,这是“破”。“立与破”之间,折射出格局和思路,焕发出活力与生机。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久久为功,持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新质生产力发展必将积厚成势,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动力将更强、成色会更足。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