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新论丨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2023-09-06 06:57:3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敏] [责编:潘华]
字体:【

核心提示

干部的政绩观与事业发展的成效紧密相关。大量实践案例表明,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发展观。

胡敏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开展的第六次党内集中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否则是立不住的。”近年来,党和国家把一大批年轻有为、年富力强的同志安排到一线部门、重要岗位担负要职,让这些同志在干事创业中经受磨炼,这既是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为这些同志尽快成长成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舞台。

在工作岗位上干出点成绩来,就是干部的业绩。所谓政绩呢,也就是这些干部在从政生涯中为官做事所创造出的实实在在、能让人民群众留有口碑的业绩的综合体现。干部的政绩好不好,最终要由老百姓来评价。能不能取得好的政绩,直接与干部的政绩观相关。这个政绩观,就是要解决好干部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总的看法。

干部的政绩观与事业发展的成效紧密相关。大量实践案例表明,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发展观。如果在一开始政绩观没有摆正,从政的“第一个扣子没有系好”,事业发展就会偏向,甚至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不仅会影响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乎高质量发展,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推进。

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把干事与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创造政绩只为捞取个人升迁资本,就会注重数量型发展、追求“以数字论英雄”。现在不少地方仍不能很好贯彻新发展理念,习惯于以“GDP增长”为指挥棒,就在于一些干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顾客观条件去上项目、拼投资,过度举债搞建设,盲目扩张铺摊子,个人功成名就了却给地方留下一屁股债。

有的干部只重显绩轻潜绩、看重面子轻里子,就会沉迷粗放式发展、追求形象工程。像有些地方干部喜欢“做秀”而不是做事,热衷于“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结果“亮化工程”“山水工程”“展会工程”做得不少,但老百姓最关心的切实利益问题、急难愁盼问题却不关注、解决不好。

还有的干部固守习惯思维、谙于明哲保身、崇尚本位主义,偏向功利式发展、追求短期效益不顾及长远、注重局部利益不顾国家大局。像现在有的部门有些干部对中央出台的好政策,不是创造性执行而是消极式观望,不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却搞取舍式贯彻、“一刀切”推动、运动式突击,要么只“破”不“立”,要么空喊口号不见落地,结果是转变发展方式天天讲,但依然还在穿新鞋走老路,常常是“解决了一个问题,留下了十个遗憾”,等等。

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发展观的偏失,归根结底都是一些干部政绩观的错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各级干部要好好学习领悟。今年7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江苏时进一步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这是总书记对正确政绩观的实质再一次作出了深刻揭示,也对当前一些干部错位的政绩观进行了准确“画像”,极具现实针对性,各级干部必须切实对照,反观自照,引以为鉴。

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更加突出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破解其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关键就要依靠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全方位转变。

在新时代十年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面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面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高质量发展被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大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被赋予了更为丰富更为广阔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必须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这客观上要求新时代的干部队伍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能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方面也取决于干部能不能树牢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树牢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的问题。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好正确政绩观和发展观的关系,以为民造福为最大政绩,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树牢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其次要解决好创造什么样的业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党员干部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树牢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再次要解决好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在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还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学思想,见行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明确要求。在主题教育中,从牢牢把握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到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都充分体现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民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我国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当前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诸多新的困难挑战。但越是形势严峻、越是矛盾交织,广大党员干部越要心系“国之大者”,越要勇于担当,越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折不扣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员干部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坚持用系统观念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员干部都必须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力戒华而不实,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做到群众心坎上,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社长】

(一审:罗江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