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2023-08-07 17:5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罗忠] [责编:印奕帆]
字体:【

罗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校为了完成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目标,依托一定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发挥管理与行政的职能,引领和指导全校教职工合理使用校内各类资源,有效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达到既定的组织活动目的。研究高校如何不断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和效能,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高校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现实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这也对高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要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目标和任务,就必须从内部挖潜、增效、提质,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在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效、科学的行政管理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高校人力成本和财政经费投入。通过科学和高水平、高质量的行政管理,实现对各方面资源有效统筹,以满足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进入新时代,高校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对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高校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困境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工作整体变化因素较多,结构不稳定,管理工作难度较大,行政管理水平和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绝大多数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金字塔”模式的管理制度,行政管理权力过分集中,二级学院缺乏管理自主性。在校院两级管理中,容易导致管理僵化,缺乏自主创新性。在职能部门设置上,行政职责划定不够清晰、管理机构冗杂。职能部门之间责、权、利不对等,行政越位、缺位的现象仍然存在。行政管理沟通渠道不畅通,协同管理困难,经常出现多头领导、指挥,甚至会出现部门之间的政令有不一致的现象,影响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行政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运行机制方面,因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的影响,行政管理运行程序繁琐。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会议事规则和范围界定不清楚,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出现“专题会议成摆设、很小的事情决策都需要上党委会”的尴尬局面。职能部门间缺乏统一透明的办事程序,在某些复杂的工作对接时,常常会因为办事要求不同,导致工作运行不畅,甚至受阻,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从而出现使师生员工“一事多跑,经常空跑”的现象。

行政管理理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高校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思想认知固化、管理理念滞后、服务意识不强、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大多数行政管理者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存在“惟上是从”“一言堂”等现象,导致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态度敷衍、工作行动消极等情况。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思想认知固化,服务意识淡薄,“铁饭碗”的思想仍然存在,将自身定位为管理者而非服务者,在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不能为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

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只注重科研和教学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基本忽略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进入新时代,高校缺乏有能力、有经验、有胆识的行政管理人才。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管理知识的储备不够充足,只是凭借着以往的工作经验行事。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且缺乏大局观和创新意识。加上基层行政人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工作任务繁琐,职业规划不明晰,导致行政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消极怠工、迟到早退、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

新时代高校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目标。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民众对高校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全体师生服务。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高校要改变之前等级僵化的直线式管理模式,建立校院二级管理体制,这样可以促进校、院协同管理,增强各个学院的管理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使各学院能够因地制宜地管理行政事务,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设置要求,精简行政管理机构,理顺各部门间的职责分配,使得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责、权、利统一。要建立科学统一的行政运行程序,改进行政管理方法,精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进度,避免机构间相互推诿现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还需要建设严格的执行机制和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构建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决策机制。科学合理的决策将推进高校的快速发展,反之将影响、甚至制约高校的发展。高校在决策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科学性、民主性,要对决策事项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讨论,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针和政策。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以人为本的决策原则,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到各项决策中的权利。高校党政领导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要规范和完善程序,使决策结果最大限度的科学、系统、合理。高校在提高决策科学水平的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决策问责机制,完善责任认定,严防出现行政管理工作中决策被滥用的问题。

加强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是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行政服务理念,调整角色定位,要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建设中扮演着教育服务者、管理协作者的角色,主要任务就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二是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提高综合素质。要建立清晰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要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做好顶层规划,科学有效地推动行政管理工作。三是行政管理人员要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类管理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四是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热情。

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首先,要加强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建立统一信息管理体系,加强数据传递与整合。进入新时代,高校应立足高校自身实际,制定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在学校整体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行政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各类行政管理工作项目的集中规划与管控,为各职能部门的数据传递与信息交流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促进不同部门间事务协同办公,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其次,要进一步优化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实现数据信息的集中收集、传递与管理,避免各职能部门针对同一工作的信息断层、“孤岛问题”,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质量。最后,要高校行政管理者增强信息化管理工作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用互联网思维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提高信息化建设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