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策
人才兴则事业强。做好人才工作,需着眼长远引进人才,挖掘优势服务人才,敢于突破支持人才,才能驱动人才工作不断加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着眼长远,点燃人才引进“发动机”。“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眼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人才工作中,应坚持高位布局,搭建“精准化”政策体系,才能不断加速人才“新引擎”。加强调研,精准问需。常态化开展入企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搭建党委政府与企业、人才沟通的桥梁纽带,及时获取企业、人才需求,分类整理,形成需求清单;综合研判,分类施策。结合各方需求及区域实际,综合分析,精细研判,针对不同主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引才政策,确保政策有的放矢,人才各得其所;对点宣传,扩大范围。分类、分层开展政策宣传工作,扩大政策知晓范围,加速推动政策走进企业、走进人才,打造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动力的政策“软环境”。
挖掘优势,启动人才服务“推进器”。做好人才工作,人才服务的助推作用至关重要。实施服务供给“全面化”。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挖掘自身优势,从细节着眼,向“精益”发力,构建多层次、便捷化、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提升人才生活“温度”;创新服务项目“个性化”。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才,探索“定制化”服务路径,为产业、企业、人才提供专属服务,提升政府办事“深度”;打造服务平台“数字化”。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整合服务资源,集成打造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线上人才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路,提升服务质量“高度”,实现人才服务提档升级。
敢于突破,用好人才支持“加油站”。“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善用人才,才能发挥人才智库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搭建成长体系,根据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实行专家型人才、技术骨干、技能型人才等多层次育才模式,筑造人才培养蓄水池。创新兴才路径,从人才“需求侧”“供给侧”双向发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建立容错机制,搭建人才尽展其才的舞台。促进产才融合,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建立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机制,促进人、政、企沟通交流,打破信息壁垒,促进产才双向成就、良性互动。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金钥匙”。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方能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擘画“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