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保护了美丽乡村的面貌,既带动了村民就业,又营造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可谓一举多得,充分展示了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迸发出的巨大优势。
推动发展,需基层党组织“领航定向”。基层党组织扎根基层,最了解农村的社情民意和产业基础,同时还掌握着更多的政策理论知识,能够统筹区域内的农村、非公、学校等各类人才,其兼具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容易打造“产业链党建”,扩大集群发展的辐射面积,让更多人受益,实现合作互补、互利互惠。
扩大规模,需标杆人物示范带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建起类似于“我是党员做先锋”“我是党员志愿者”的活动机制与载体,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引导乡土人才为群众解决理论、技术、市场问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能为群众纾困解难。党群关系将更加紧密和谐,村党组织的决策部署,也能得到更有力地贯彻落实。
做大做强经济,需集体个人双向奔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可采取村民入股、集体管理、盈利分红的“公司化”运营模式,让农业、农村、农民都受益,并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体差异,由此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既能满足“党建红”的精神需求,还能达成“生态绿”的收益目标,使乡村建设从靠硬件投入的“一时美”,转变成靠共管共治的“长久美”。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乡村振兴应当摒弃以往损害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多方共谋、共建、共管的运行模式,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领航绿色产业发展的“主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