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万工程”照亮“千家万户”

2023-07-04 09:02: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莹]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李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03年,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持续迭代升级,从“千万工程”中汲取“万千磅礴之力”,不断满足群众的新需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千万工程”照亮“千家万户”。

建设宜居乡村,治理生态环境,营造“千朵万朵压枝低”的“高颜值”景象。青山造就美丽,蓝天成就幸福。“千万工程”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环境整洁有序,进而美丽宜居,从而实现乡村共富共美,通过“迭代升级”,推动“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成果不断放大,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我们要把“千万工程”作为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有力抓手,将垃圾污水治理、植树护林、垃圾清运等生态环保理念纳入村规民约,成为公序良俗,推动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在保留乡村特色文明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因地制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富春山居图”,形成重点示范、生态宜居、百花齐放的生动景象,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生态图景描绘得更加鲜明,激荡起乡村全面振兴的万千气象。

壮大发展引擎,推进产业振兴,打造“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钱景”。“千万工程”造就万千乡村、造福万千百姓,开创出“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的壮丽新局面。从“美”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推动乡村从“坐在垃圾堆上数钞票”到“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的转变;从“新”出发,找到新路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当地从“靠山吃山”到“卖风景”、“卖文化”的转变。要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动城乡空间融合、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等转变,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龙头产业,将“绿水青山”的美丽“风景”转化为“富村强民”的美好“钱景”,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村集体有收益、产业得发展、群众获实惠”的多方共赢局面,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提升组织力量,引领乡村振兴,锻造“千淘万漉虽辛苦”的“钢铁”队伍。“千万工程”历经20年,是千千万万人奋斗拼搏出来的,是一张洒满了汗水和心血的“成绩单”。基层党建是“千万工程”的“主心骨”,基层干部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要将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分类培养、储备各领域人才,打造乡贤人才“智库”,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群众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解答诉求,“指点迷津”,不仅要着眼于“关键小事”,更要放眼于“发展大事”。广大基层干部要真正地俯下身子,走向群众问计于民,更应当好百姓的“大脚掌”、做好群众的“贴心人”,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广阔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担当走好“千万工程”振兴乡村之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新格局。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千万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它既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教材,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群众,成就万千气象,推动“千万工程”落地生根,让“花繁果硕”惠及“千家万户”。

(一审:田镇圆 二审:蒋俊 三审:王亚奇)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