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21-10-22 09:36:13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阳旸] [责编:潘华]
字体:【

阳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重要遵循,体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需要协同共生的本质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深刻道理。

近年来,湖南在破解生态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成效,2017—2020年完成近4000个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项目,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4%。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仍然存在矛盾,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地区、我国沿海发达省市相比欠优;转型发展中面临研发投入强度相对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较强;支持大规模、高质量投资能力以及附加值、增加值创造能力有效释放的激励政策不足;少数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生态强省、美丽湖南建设,必须深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产业发展转变模式、转换动力、追求绿色。

促进产业生态化绿色转型,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

产业生态化,是指遵循自然生态有机循环机理,以自然系统承载能力为准绳,对区域内产业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行统筹优化,以信息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结构,不断促进传统产业“有秩序的淘汰”“有条件的转型”、有保留地与新兴产业融合,是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为此建议:一是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企业深度融合,打通产业链优化的堵点、断点,对产业链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与升级;二是加强绿色生产技术替代,追求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管理、生态工艺、生态设计,突出绿色制造与清洁生产,并有序淘汰落后产能与夕阳产业;三是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建设与生态化改造,提升入园企业的环保标准和门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循环生态产业体系的形成与集聚,实现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四是积极探索政府、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新模式,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高新技术、业态模式的研发、创新与应用;五是依托我省自然生态优势、“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产业。

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发展,加速绿色产业振兴

生态产业化,是指立足于区域生态资源优势,促进生态资源要素的产业化整合、开发、组织和配置,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变为生态财富、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消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一环。

为此建议:一是产业要“选得对”。生态产业化必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以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为前提,保证所有产业开发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限度之内并避开国家重点限制开发区。二是产业要“选得准”。立足各地方生态优势、资源禀赋、区位特点、消费市场等比较优势,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将生态资源融入生态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打造规模化、特色化产业。三是产业要“发展好”。生态资源的规模化整合、产业化组织、社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最终要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以实现提质增效和收益合理分配。其中,必须解决好生态产业化过程中资源数量、管理质量以及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投入问题,生态资源开发全流程中参与者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生态价值的经济溢出问题。

完善制度保障,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常态运行

适应新发展阶段产业振兴与高质量发展需要,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之路,必须依靠制度保驾护航。

为此建议:一是成立生态环保产业协调管理办公室,组建专门职能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全省“产业+生态”优化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积极性。二是发挥法治引领与保障作用。加快制定和完善湘江生态环境监测、排污许可、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等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法规体系与规章制度,加大环保监管执法力度、污染环境惩罚力度。三是优化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评价。突出绿色发展导向,将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效率、乡村生态振兴效果、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落实情况以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经济生态生产总值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官员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