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座谈会观点摘要

2020-08-11 06:56:17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

——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座谈会观点摘要

■编者按

在7月30日省委书记杜家毫主持召开的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座谈会上,8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专业和实践领域,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第三卷的体会,并就进一步做好学习贯彻、理论研究、宣传阐释谈了各自打算、提出意见建议。湖南日报今天摘要刊发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练好看家本领

彭国甫(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怀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要把学好用好第三卷作为一种内在需要,深刻把握其理论品格、实践特性,真正练好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一、以自我革命斗志守住初心使命

第三卷第十九专题深刻阐述了“不懈推进自我革命,不断练就刀刃向内的自觉和本领”的问题。一是必须“破心贼”“除杂草”。切实增强对标看齐意识和能力,踏着坚定步伐跟着走,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总抓手,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二是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与做“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等思想和行为做坚决斗争。三是必须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二、以“我将无我”精神把业绩刻在老百姓心坎上

向总书记看齐,把人民立场、情怀、观点和方法转化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一是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一切工作最鲜明的价值追求。二是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三是确保高质量整体脱贫,兜住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共享全面小康。四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文化、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更高需求。

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一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实基础。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用拉条挂账办法抓实“六稳”“六保”工作,锲而不舍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二是落实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把怀化这座“五省通衢”城市建设成为“西南明珠”。三是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四、以底线思维方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保持底线思维。我们要把坚持底线思维作为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一是思想上要弄清楚想明白。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一以贯之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二是工作上要抓早抓小抓实。推进风险防控科学化、精细化,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三是方法上要辩证施策、标本兼治。坚持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坚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坚持小切口、硬举措、准发力;坚持时度效相统一。四是作风上要敢打头阵、敢于担当、敢于斗争。

学习权威著作

凝聚奋斗力量

曹健华[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始终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军队建设、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学习第三卷,要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掌握其理论体系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所体现的坚定信念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和务实思想作风。要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还要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所阐述的中国制度和中国治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理论修养,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能力水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是一个整体,是探索真理、揭示规律的科学理论,是胸怀天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论,是推动发展、促进进步的实践理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之中,及时把第三卷纳入培训教学的必修课、作为学习培训的必备书。牢牢占据思想引领制高点,主动扛起主业主责,切实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学习研究宣传第三卷作为头等大事,潜心研究,多出精品力作,广泛宣传,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实用性研究,在学习研究中深化对权威著作的理解,在决策咨询服务中升华对创新理论的认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体现中华文化智慧

姜广辉(湖南大学特聘教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之作。趁此机会,我想从四个角度来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所体现的中华文化智慧。

第一,关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九世纪以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相当一部分精英人士产生了文化自卑心结,今天提出“文化自信”,正是对症良药。“文化自信”四个字分量甚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在文化上(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第二,关于“忧患”意识。第三卷中第八个大问题的题目是:“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老一代国学大师徐复观先生曾把“忧患”意识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华民族是在数千年的忧患中淬炼出来的,正是有这样一种历史文化背景,中国先哲都会利用本民族的“忧患”意识来教导世人和后代:“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

第三,关于“战略定力”思想。“定力”原本是中国佛教的概念,最早见于佛教大乘律典《璎珞经》,其中说:“摄意去想,不怀狐疑,是谓定力”。引申之义,是对于信仰、信念、理念的坚守力。古人说“有定力故能定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运用“定力”概念,就是告诉大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需要有定力来坚守。

第四,关于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之中,前三个古文明早已凋零殆尽,只有中华文明自古至今一直保持着连续性发展。因为中华民族一直坚守她很早就发现的人类生存智慧——“和谐”。《尚书·尧典》讲“协和万邦”,强调不同邦国和民族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协和万邦”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而在今天,它正开始由理论转变成实践,由理想转变成现实。这个转变的契机,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把握理论特色

加强宣传阐释

姜协军(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可以深切体会到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是彰显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第三卷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鲜明主线,对事关党的领导的方向原则、观念体制、方式方法等作出一系列新论述新要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弄清楚“谁来领导”“领导什么”“怎么领导”等重大问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着眼两个大局的战略谋划。第三卷是在“两个大局”历史交汇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国际国内大势,做到既保持政治定力、增强战略自信,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又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三是体现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第三卷对“人民”二字强调得最多、分量最重,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为人民代言的科学理论,必然得到亿万人民发自内心的支持和拥护。

四是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第三卷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为什么、怎么干,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湖南日报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将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带动全社上下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丰富多彩的新闻宣传阐释,营造强大舆论声势和浓厚学习氛围。

做忠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杨畅(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在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等重要论述,对我们做好忠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辈子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信仰是什么、坚定信仰的原因、信仰迷失的危害等做了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高举信仰旗帜,只有这样才能像陈望道先生那样品尝到“真理的味道”。我们要向湘潭大学96岁高龄的沧南教授学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坚守一辈子,把马克思主义信仰诠释好、宣传好、传承好。

二、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内化为生活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样的成效等有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学习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主业,学习什么清晰了、方法对头了、目标明确了,就要把学习融入生活,做到学而思、信而行。

三、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进行了深刻阐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能力,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基本功。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树立问题导向和实践观点,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等重大危机中积累新经验、获得新认识、增强新本领。

四、传播唱响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播的目的、重点、方法等作了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群众天天见、天天新,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本领。我们要积极化身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讲述者,让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团结一心、凝心聚力时代主旋律。

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的光辉著作

李佑新(湘潭大学教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是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的光辉著作。

一是现实实践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充满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指挥若定,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这部著作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大进展。

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回答新的时代之问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实现了新的发展。比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论、“两个大局”论、党的全面领导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人民中心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论、决胜脱贫攻坚论、新时代强军论、新型大国关系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党的初心使命论和自我革命论等等。这些重大思想和观点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的认识。

三是上述重大思想观点同时也蕴含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发展。例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虽然表面上是一种国际外交理念,但作为破解全球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从资本主义“虚假共同体”向马克思“真正共同体”转变的现实实践路径,并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再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战略性重大思想观点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包括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等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毫无疑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方法论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大的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在哲学层面上的重要体现。

深刻领会新思想

开创铸魂育人新局面

彭小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高校师生加强理论武装、掌握理论武器、提高理论水平和理论运用能力的最新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高校师生应联系三卷内容和办学实践先学一步、学深一层。

结合三卷内容全面系统学,学深悟透、掌握精髓。三卷经典始终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清晰主线,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满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理论观点,有力地回答了我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是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是扎根中国大地、引领未来发展、关照人类共同命运的科学理论。三卷经典充满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和顶层设计与整体推进、狠抓落实与钉好“钉子”、精准发力与精细管理等工作方法,彰显着习总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为民情怀、自觉的使命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深邃的历史目光和宽广的全球视野。三卷经典的学习过程是重温党的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精神品格,在潜移默化中成长的思想历程。

结合办学实践深入重点学,学以致用、铸魂育人。三卷经典对教育作了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的重要论述,突出强调“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细,学以致用。从大处着眼,以理想信念铸魂,引导师生树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理想。从实处着力,五育并举,把铸魂育人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课外活动全过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综合实践教育各环节,开创“三全育人”新局面。

从方法论的角度把握好新思想

杨蕾(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前期出版的第一、二卷,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科学的方法论贯穿其中。认真学习领会第三卷中所蕴含的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一、把握好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我们搞建设、搞改革、抓工作,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获得价值。但获得价值,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在第三卷中,无论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判断,还是立足基本国情作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无论是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又或是在制度方面指出“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知道”等,都是运用辩证的唯物论和认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此来把握当前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而提出“与时俱进”“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是坚持唯物的辩证法,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

二、把握好必然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一样,都遵循客观规律的必然性,但社会发展又不同于自然发展,它还要体现人民主体的选择性。第三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性分析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三卷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同时又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提出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相关专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