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经典,让读书点亮人生之路

2020-04-24 09:45:19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袁云才] [责编:邓玉娇]
字体:【

长沙晚报评论员 袁云才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据掌上长沙报道,今年的读书日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线下活动无法举办。不过,长沙很多地方开展了“云阅读”活动,兴起一波阅读新风尚。市妇联还发出家庭亲子阅读倡议书,希望每个家庭都行动起来,每天抽出一小时,全家融入读书活动。伴随春风化雨,很多人沉浸在书香之中。

可是,最近网络爆出的一件天价争抢“不打工男”的事件,又让一些人嘴里蹦出“读书无用论”。据媒体报道,南宁男子周某从小不爱读书不爱劳动,2012年,因多次偷窃电瓶车被抓,在接受采访时说了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莫名其妙在网上蹿红。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最近周某出狱后,竟有超过30家网红经纪公司争着与他签约,有的开价年薪数百万元,四川一家公司更是开价到1500万元。周某的“神奇”遭遇,刺疼了不少年轻人的神经,有人就嘀咕:既然好逸恶劳当网红有如此高薪,那勤奋读书、辛苦劳动还有什么用?有几个博士毕业生的工资能高过周某?

抓住少数乃至个别极端事例进行对比,是宣扬“读书无用论”惯用的手法。比如,某女子名校毕业嫁人后,生活困难吃低保,就有人慨叹读大学没用;某包工头小学没毕业却赚大发了,开大奔住别墅,就有人感叹没文化反而吃得开;最常见的是,身边如果有几个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而暂未找到工作,“读书无用论”就更加显得活跃。殊不知,论者自己已经跌入了以偏概全的思维陷阱。

以偏概全,通俗来说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相信并叫嚷“读书无用论”的那些人,何尝不是如此?古往今来的绝大多数成功者,都从读书汲取过大量营养,这个他们视而不见;而“不打工男”这样被网络炒家哄抬起来的、扭曲价值观的极端个例,却在有意无意中被放大无数倍,成为精神空虚者尤其是“三俗”追随者的一种狂欢。

从理性的视角来看,“不打工男”的离奇“吃香”,倒是为网络时代该如何阅读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如今打开手机,信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比过去大大降低,但各类资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样的浅阅读,虽然能让人较好地利用零碎时间,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和知识,阅读成本也低,但它就如吃方便面之类的快餐,缺乏营养,久而久之会让人产生“口感”依赖、阅读惰性,不愿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相比之下,阅读书籍能给人以系统化的知识、整体性的思考。特别是那些传统的经典读物,经过了历史的淘洗和检验,是积淀下来的精华,更能让我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中,获得人生的准确坐标,更好地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该向哪儿去。对这样的书籍进行深阅读,我们才能站在前人肩膀上攀登知识高峰,塑造并形成自己独立理性的思考能力,确保人生航船不偏离方向,更快更好地驶向理想的目标。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类名言警句不胜枚举,无不是对于经典名著和深阅读的肯定,而非对碎片化资讯和浅阅读的褒扬。让我们拨开网络炒作的种种审丑迷雾,走出“读书无用论”的误区,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重拾经典,耐心品读。让深阅读重新回到每个家庭的每一天,以此点亮我们的梦想,照亮整个书香社会。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