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多个网络平台、社交平台上,有人打着“图文定制”“车牌框架”的幌子售卖假身份证和假车牌,费用为200元至700元不等。从卖家提供的样图可以看到,这些假身份证、假车牌和真证几乎一模一样,肉眼难以辨别真伪。(12月21日《法治日报》)
对于网络制售假证件的行为,可谓“年年打,年年有”,似乎除之不尽。梳理相关报道不难发现,相比过去售卖的假学生证、假毕业证、假病假条等,如今制作的假身份证、假车牌等,技术越来越先进,做工越来越精细,售卖方式也越来越隐秘。据调查,这些卖家都是通过购物平台引流,再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沟通,给打击治理带来一定难度。
为什么有人对假身份证、假车牌等趋之若鹜?无非就是看中了其可行性,企图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实惠。比如,有人购买假身份证是为了帮助未成年人或超龄人员进厂、进工地工作;有人购买假车牌是为了躲避限号,或用于黑车、拼装车、事故车等。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不良商家正是看到了这些需求,而不惜在制假、售假上铤而走险。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构成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修正案(九)将买卖假身份证的行为也纳入规定,主要罪名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件罪。这意味着国家对身份证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卖家制售还是买家购买假身份证,都涉嫌犯罪。
需要指出的是,买家购买假身份证也属于以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如果在应当提供身份证的活动中使用购买的假身份证,还可能构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对于使用假车牌的行为,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伪造、变造或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
笔者认为,铲除网络制售假证和车牌等乱象,须强化全链条治理。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完善监管措施,强化联动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包括对购买使用假证、假车牌者,应与制假售假者“同罪同罚”。他们拿假证欺骗用人单位、以假车牌蒙混过关,或达到其他不法目的,都可能造成社会危害,不能搞法不责众,仅仅收缴或罚款就不了了之。
另一方面,需要网络平台、招聘平台等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关键词或模糊用语搜索等机制,及时屏蔽制售假证、假车牌等违法犯罪行为,并将违法犯罪的证据材料、线索等移交相关部门,配合政府加大监管打击力度。招聘平台和用人单位也应加强对注册用户及招聘人员身份的甄别和审核,让不法者无处遁形、无利可图。
在大数据时代,完善信息资源库,提升防伪技术手段,开通便捷的防伪核验渠道,保证身份证和车辆号牌防伪性更高、更加“黑科技”,也是遏制网络制售假身份证、假车牌等乱象的关键所在。同时,注重运用典型案例,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法治意识。购买使用假身份证、假车牌,不仅是不诚信之举,更是违法犯罪之举,绝不能因小失大。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