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同学你好,基于数据分析,已向你的餐卡发放本月餐费补助200元”。在郑州轻工业大学,每个月,这份精准而温馨的补助都会悄悄地打进部分贫困学生的餐卡账户。如何精准地把资金用在该用的学生身上?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信息源数据,既可以做到发掘“隐形”困难,又消除“虚假”贫困,从源头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9月14日《工人日报》)
《2021年河南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金额和资助学生数量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仅2021年,河南学生资助体系就投入181.2亿元、资助1748.9万人次。这些“温情的爱”“温暖的爱”“温馨的爱”成就了更多学子的求学之路,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河南省提出了“隐形的爱”的口号,倡导在对学生资助的过程中,尽量要保护好受资助学生的隐私。
什么是 “隐形的爱”?顾名思义,就是说,对学生的资助,既要做到“能帮就帮”,还要做到“静悄悄地”。正如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楠介绍的,在我们学校很多慰问补助都是“隐形”的,关爱与尊重并行,充分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例如,在实施“餐费补贴”计划、代办绿色通道、赠送爱心大礼包、发放路费补贴过程中,所资助的学生对象,只有其本人知道,即使是一个班级的同学,谁也不知道谁被资助了。
信息化手段下的“隐形关爱”,让资助资金的使用更好满足了每一个同学的资助需求,更有温度,也能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奉献意识。这种“隐形的爱”在河南成为一种资助模式。不管是政府部门颁发的“助学资金”,还是爱心人士投入的“助困资金”,亦或是学校建立的“救助资金”,在颁发和支付的时候,都做到“隐形的爱”。有关部门只是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后的结果经过“静悄悄调查”,最终确定受资助的学生名单,实现了“数据之下的精准救助”,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
最值得一说的则是,无论是媒体表扬稿还是学校公示栏,都用“隐形处理”的模式,保护好受到资助学生的情况和隐私,不将他们的情况在任何公共空间展示,既没有本人信息,也没有家庭信息,更没有照片等等涉及隐私的内容。这种“隐形的爱”是一种浓烈的爱、真诚的爱。
以往,一些地方资助困难学生,变成了“比惨大会”,让受到资助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困难,说说家庭的不幸,还要走上舞台中央接受聚光灯的洗礼,要么就是接受媒体采访。其实,这好比是撕开了人家的伤口。对于困难学生的资助,我们需要这种“隐形的爱”。“资助学生”需要更多“静悄悄地爱”,不要无心伤害。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