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2020-04-07 08:0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吕运涛]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吕运涛

庚子之春疫情突发,在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环境造成较大冲击。如何将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落到实处,谨防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大考。因此,我们要精准施策、优化环境、强化服务,释放出我省企业复工复产的强大动能。

一、补上“断点”

大疫如大考。这次疫情突发后,一些行业“三缺二不通”(缺货、缺人、缺钱,乡村道路不通、物流货运不通)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环境上的“断点”。如农药行业,化工原料进不来,农药产品出不去,物流配送受影响,春耕备耕存隐忧,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加上产品出口受阻,补上“断点”的呼声高涨。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应优化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应急预案和政策优惠预案,既要有减免税费、金融支持、奖励补贴的“大政策”,做到有规可依,有据可查。也要有因时、因地、因势有针对性地扶持支助的“小措施”,做到有序推进、不打乱仗。特别是对“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药罐子”等民生应急物资的调运,应有优先优厚的待遇,为企业、项目审批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一环扣一环,一步跟一步,补上“断点”,化解矛盾,以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二、打通“堵点”

法治是最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现在有一种倾向是“谈化色变”,将化工视为“洪水猛兽”。其实,国家如果没有化工,连口罩都无法生产。这次疫情中,我们天天用的医用口罩,就是由化工厂出产的聚丙烯纤维料作为核心原材料生产出来的,特别是用于隔绝患者飞沫的外层无纺布是名副其实的化工产品。试想疫情暴发,有哪个国家能保障我们十几亿人口的供应。所以,一味的简单化,挪窝“移污”,甚至懒政、怠政,于经济发展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将企业搬迁经费用作环保改造,督促企业对标环保法律,对企业和地方都是“利好”,因此,优化法治化的经济发展环境就显得十分紧迫。通过疫情大考,我们必须大力推行行政决策法治化,提高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度,建立健全决策、执法、运行、监督、服务“五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及时化解合同履约、企业债务、劳务纠纷等问题,为经济主体打通“堵点”,维护企业公平竞争的核心诉求,为企业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支撑和关键保障。

三、纾解“难点”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更是关键“难点”。“疫”后如何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是眼下面临的最大命题。就农口系统而言,需要创新的课题很多,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等等,都需要我们去努力追寻。我们纾解创新“难点”,应着眼地方经济实际、产业发展特点,强化“战时”机制,创新活动重点向产业创新深化,资源向产业创新流动,激励机制向成果转化倾斜,创新要素向创新人才聚集,就能营造出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

四、诊疗“痛点”

所有的创新都是人创造的,所有的环境也都是为了人。在疫后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大趋势下,人才之争成为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痛点”。过去,各地的办法是先招商,先引资,企业发展了,项目成功了,有了税收、有了资金,再改善生活环境。我省作为内陆省份,没有沿海地区的优越条件,应着力在优化生活环境上下硬功夫,主动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提升服务水平,筑巢引凤,再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进而招来更多的创新要素、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比如,有的地方引进博士后,包括解决配偶工作、解决住房、工作用车、子女入学、老人养老问题等,都是优化生活环境的一种尝试,对实现发展环境与人才的双赢大有裨益。

(作者系湖南省农药检定所所长、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