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什么,你就直截了当地讲,不用说省委书记说了什么、省长说了什么!”3月8日上午的黑龙江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两次打断一名念稿的官员。(3月8日 中青在线)
在回答记者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问时,一位官员拿出了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在念到6分钟左右时,张庆伟第一次打断,提醒他“你简短一点”。见该官员继续埋头念稿,张庆伟再次打断,“你把材料直接给记者朋友吧!不用说省委书记说啥、省长说了啥,我们的话自己会说。”
“当场两次打断官员念稿”,可以说是十分地不给面子了,但从务实高效的会风要求来看,这种“不给面子”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会议需要与会者能够以最简明的方式亮出意见和观点,这样既能节省时间,也能让更多有质量的问题和意见得以表达出来,降低会议交流成本,提升会议沟通效率。
我们可以善意地理解念稿官员是出于紧张心理,因此不敢脱稿畅所欲言,但是,这也很容易让人觉得官员准备不足,因此心中没底,只能依赖书面文字来表述,毕竟这样最保险。同时,还让人看到一种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官员答问时喜欢念稿。人们往往会将这种作风与“官话”、“套话”相对应,认为既不具备诚意,也缺乏质量,最重要的是,这与官员素质直接挂钩,一个凡事都必须照本宣科的官员与一个随时可以即兴发言、对工作了然于胸的官员一比较,二者高下立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力倡“脱稿讲话”的文风、会风和“说风”,李克强总理就在不少会议场合上强调“不准念稿”并多次叫停“念稿”发言。这不仅是提高会议效率的要求,更是对官员们在思维、观念和作风上进行转变的要求。讲话稿固然可以让官员们在回答问题时做到“滴水不漏”,但却体现出了一种“能力恐慌”,这种“能力恐慌”就是缺乏应变能力,甚至缺乏为政能力。再加上长期形成的照本宣科习惯,让缺乏能力者也没有提升能力的自觉性,反而将这种“官僚主义”作风进行到底。
当场打断官员念稿,既是对“官腔”的反对和整顿,也是要求官员要做到深刻思考,心中有数。摒弃“官腔”,才能真诚坦荡、触及实际;深刻思考,才能胸有成竹、言之有物。作为官员,为政一方,在两会发言时本应对工作了然于胸侃侃而谈才对,照本宣科、不痛不痒的发言除了浪费大家的时间,只会显示自己造福于民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能力堪忧。
念稿发言在官场上积习已深,正因如此,才需要“打断念稿”这种不给面子的行为,参与两会共商国是,与会者应该独立思考、见解独到,这是使命,也是素养,不仅仅是黑龙江省的这名官员,其他的与会者也应摆脱“念稿”行为,并应让脱稿发言成为常态。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评论员 张英
责编:刘茜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