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研究不同群体的微信朋友圈,不难发现一个现象:领导干部在朋友圈一般都比较沉默,而且级别越高越不爱在朋友圈说话,他们几乎从不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即使偶尔更新也以转发“心灵鸡汤”、分享风景照为主。这个现象在公务员群体中非常普遍,完全可以用“官样朋友圈”为之命名。(7月15日,中新网)
据媒体报道,领导干部在朋友圈里以转发“鸡汤文”,分享风景照为主,几乎不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谈论。总而言之,一句话,领导干部的朋友圈似乎信奉着“沉默是金”的信条。这种“清汤寡水”的朋友圈被媒体贴上了一个极具情感诱导倾向的标签“官样朋友圈”。从这个标签中,我们不难看出媒体对官员朋友圈沉默寡言现象的批评态度。但是,“官样朋友圈”的罪魁祸首真的是官员吗?恐怕未必。
官员也是普通人,他们也需要人际交往,也许要倾诉吐槽,但是为何他们在朋友圈中不热衷于发言讨论呢?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对朋友圈进行一个区分。官员并不是没有在朋友圈中发表评论,参与讨论的热情,他们只是不会在人员混杂的朋友圈中去发言。因为,这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官员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遭到其他朋友的误解,或者过度解读。而朋友的这些误解或者过度解读,如果再经过二次传播,说不定就会让自己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既然在人员混杂的朋友圈发言存在这种风险,那么,规避这种风险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不参与讨论。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理智人的官员,当然会选择在朋友圈中沉默了。
其实,官员也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在朋友圈中选择沉默。在朋友都是官员的朋友圈中,官员们同样会热烈的讨论一些问题,而且他们的热情通常也很高。在成员都是官员的朋友圈中,官员们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彼此都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因此,聊天说话都会比较的积极主动。在这样的朋友圈里,他们也会讲笑话,聊八卦,吐苦水,求安慰,总之普通人有的社交需求,他们都会在群里表露出来。也就是说,官员的朋友圈从来就不是一潭死水般波澜不惊,只不过我们没有看见他们真实的朋友圈状态而已。这种只带官员朋友一起玩的官员朋友圈,是一种“圈层化”现象,而会出现这种现象,官员也颇有些无奈,甚至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
首先,网络舆论中“仇官情绪”浓烈。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官员群体手握权力,拥有着绝对话语权,但是在网络上,官员却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官员发声,往往都会遭到民众的回呛。即便官员说得不无道理,也难道被舆论的口水淹没。无数的网民主导了舆论的话语权,可悲的是,他们在“仇官情绪”的驱使下,以“逢官必反”的姿态来显示自己了“冷艳高贵”。在这种非理性的网络舆论生态中,不少官员纷纷“躺枪”,因言惹祸的事件时有发生。试问,在如此畸形的网络舆论背景下,那个官员会愿意在人员混杂的朋友圈里发表高论呢?
其次,网络舆论不允许官员说错话。在网络上,经常会看见官员因为说错话而遭到网民围攻的事件。可是,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官员话说得有多荒谬,而是话语被网友从具体的语境中抽离出来,断章取义,贴上标签,树立靶子。这样的事件不断出现,在无形中就加剧了官员群体的恐慌,于是他们在网络上发言就慢慢变得谨小慎微,甚至干脆就闭口不言。俗话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既然在网上说话那么危险,官员自然会在朋友圈中选择闭嘴。
官员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他们不可能改变目前这种不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于是他们只有适应,而这种适应就意味着在网络中处于“失语状态”。因此,对于媒体口中所谓的“官样朋友圈”,我们不要太过苛责,毕竟目前畸形的网络舆论生态,对官员群体而言是不利的。可以说,正是网络舆论的不健康才孕育了“官样朋友圈”。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