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 银海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教师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个相统一”“四有好老师” “四个引路人”的殷切期望。今年教师节前夕,习总书记寄语全国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2018年启动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该认证的具体模式是面向全国举办师范类专业的高校开展6年一轮的周期性专业质量评估,认证标准分为三级五类,其结果应用于全国高校一流专业认定。
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新时代振兴教师教育之需。自我国高校出现合并高潮以来,一些部属和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向综合性高校转变,导致师范生培养数量呈萎缩之势。此外,较早一批设立的高校教育学院逐渐走向以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为主的研究性发展道路。这些变化加剧了边远山区和教育薄弱地区师资队伍尤其是优秀师资的匮乏。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可从源头上强化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队伍建设。
截至2019年底,我国高校共有221个师范类专业通过认证。我省具有师范类专业建设点305个,现有5个建设点通过教育部认证。因师范类专业认证属于新生事物,各相关高校应强化对其重要性认识,切实做好教师教育顶层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相关专业和教师的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做到“早认证早受益”。
强调人才培养环节全面覆盖,为师范类专业发展赋能
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旨在强化师范专业内涵建设,要求教师培养体系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注重职前培养向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要实现以上转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设为重点,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建立由相关行业和专任教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机制,彰显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实操性强等特点。
以“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为核心,重塑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综合实践模块+素质拓展模块+特色方向模块”五位一体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作务、以强化实践课程建设为重点,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
以打造“金课”为着力点,突出课堂教学改革。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智慧教室,实施“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新范式。
以提升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人才培养环节全过程、全方面、全范围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校长、院长、系(教研室)、教师“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责任人机制;探索由教育行业精英、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等组成高水平、专业化、精准化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建立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在校学生、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确保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专业建设持续推进。
强化专任教师全员参与,为学生全面发展护航
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促进教师高度重视教学、切实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新的重要抓手。推进这一工作时,应注重凝聚共识、强调专任教师全员参与。
多措并举,让认证理念入脑入心。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层层发动,提高相关各方对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认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大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实现全员参与,真正做到从理念走向行动、从形式走向实质;营造智慧化学习空间,引导专任教师深入学习、吃透认证标准,尽快融入教学实践。
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主动性。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工作奖励机制,引导教师投入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建立以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为核心、学生培养成效为重点的教师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在教师发展、职称评定中的作用;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教育观、为学生发展负责的理念,强化教学活动的目标引领。
以质量文化建设为引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一方面,应深化教师教育质量管理改革,引导教师追求卓越,将质量文化内化为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践行到教学目标设计、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创新之中;另一方面,应以质量文化建设为引擎,打造一批“名师名课”,确保教学质量、学生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等达标,为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护航。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