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离职事件”的A面与B面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海英]

张海英

这几天,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中称,西安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而他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是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于是,“研究员离职影响登月”的说法引来不少网友对中国登月计划的担忧。

航天研究领域,于很多普通老百姓而言比较陌生。此次张小平离职事件,给了公众一个了解航天研究领域的机会,譬如,国有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工资待遇、跳槽现象,以及关键岗位人才流动会不会影响国家宏大计划,都是公众关心的问题。而梳理这一事件不难发现,至少暴露出的两大问题,对有关方面是一种提醒。

问题一,“张小平”们的跳槽使国有科研单位待遇问题露出水面。据一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透露,和张小平同级别的研究员,税后年薪大约20万元左右,而上述网文披露,民营企业开百万年薪挖人。一般来说,大部分跳槽是缘于待遇。在思想观念多元的今天,国有科研单位有的研究人员基于奉献精神选择坚守,但有的也会追求高薪。

人才流动本身实属正常,但也警示国有科研机构需要在留住人才政策上予以高度重视。虽然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奉献精神,但只强调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还要靠待遇留人,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这家研究所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桩人才跳槽事件,会出台更多留住人才的方式。

问题二,张小平的离职变成一起舆情,背后不排除某些媒体的推波助澜,比如,“张小平离职会影响中国登月计划”的说法就有夸大之嫌。不可否认,在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阶段,关键人才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当今中国科研力量已今非昔比,且科研项目大多实施“团队作战”,即便是关键岗位人员流动,也未必会对中国登月计划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因优秀的骨干较多,所以张小平离职对全局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这话应该是可信的。

显然,科研单位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张小平离职对原单位是一种损失。但也要看到,张小平离职也不完全是坏事,一方面对科研院所是一种提醒;另一方面也提醒某些自媒体不要加油添醋,更不能误导舆论。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