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国良 楚艳鸽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今年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高校须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这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要求。
深刻认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崇高品质的高度凝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从“四有好老师”的新时代好老师标准到“四个引路人”的角色定位,从“四个相统一”的职业要求到思政课教师“六个要”要求,从“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的“大先生”标准到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的独特内涵,其中所彰显的是党和人民对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的美好期望,对夯实教育之本、强国之基的不断追索。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力军,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高校必须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内涵,聚焦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增进广大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内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增强“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历史使命感,从而在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时刻识大势、谋大局、成大事,不断激发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决心,展现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毅力和追求,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开创新局面。
深入领会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涵,潜心教书育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伟大实践,要求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以教育家精神的鲜明特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引导广大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引导广大教师做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在言传身教中培根铸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优秀教师的生动事迹,讲好教师故事,将尊师教育融入学生日常言行,浸润传承教育家精神,深化社会大众对“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的形象认知,让尊师重教在全社会深入人心、蔚然成风,共兴尊师风尚。
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教师的素质能力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育者的内在修养,更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动力。高校作为“三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和“三大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应落实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要求,将高校教师学科能力、学科素养提升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教师站在学科前沿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此外,要优化教学环境,健全教师权益保障制度,为教学和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最大限度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学习动力,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研究”(23YJA710032)阶段性成果】
责编:刘茜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