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 王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2018年11月,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获国家批复,涉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六地。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将示范区打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湖南样板”,既是推进湖南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抓手与重要载体,也是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落地的重要路径。近年来,示范区在产业承接能力提升和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在科技创新、对外经济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亟须强弱项、立样板,推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示范区建设峥嵘初显,主要表现在人流、物流、机制等方面。自2017年实施“湘商回归”工程以来,湖南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2022年度,邵阳市湘商回归投资项目300个、怀化110个、永州181个、郴州177个。省委主要领导发出“让湘商在湘更吃香”的号召,将推动更多湘商扎根示范区建设。几年间,怀化国际陆港启航建设,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通过物流枢纽建设,示范区提高了产业承接能力,2019到2022年,共承接“三类500强”投资项目400余个。为不断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等地区合作,打通向东盟、东南亚国际贸易大通道,示范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比如郴州在全省率先推行“跨省通办”工作、首推“两员”服务机制,衡阳率先推行工业项目“先建后验”承诺制改革。
当下,示范区总体势能不足,科技驱动、发展均衡水平、园区效益等亟待提升。示范区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科技创新能力,2019至2022年该比值分别为18.11%、18.38%、18.57%和19.72%,与2022年全省平均24.44%的比值相比,仍有差距。2022年,示范区进出口总额仅为长沙市的52.52%,表明示范区对外经济发展存在不足。目前示范区对外经济呈现“南强西弱”特征,特别是在实际使用外资上表现尤为突出。尽管示范区园区数量占全省的57%,但园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1/3。
示范区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湖南的落地,也是湖南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的重要平台。落实“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示范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必须以更高的站位谋局拓局。
快速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做大做强做实“枢纽经济”。建议湘南地区着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将郴州打造为桥头堡,推动陆港枢纽经济建设。可借鉴江西支持赣州的做法,出台专门政策支持湘南全面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制定阶段行动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湘西地区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将怀化打造为重要枢纽。高标准建设怀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在国际陆港产业发展上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大力支持,构建对接东盟国际物流通道,建立与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融合机制。
推动省内区域协同,借力借智打造“产业高地”。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发展上主动对接长株潭,在省级层面探索示范区与长株潭共建园区工作结对机制,市级层面成立对接长株潭先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专项小组,将长株潭园区先进的管理、运营和服务经验向示范区推广。绿色产业发展上协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积极学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全域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湘西地区可协同常德、益阳打造绿色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
推进示范区全域联动,构建承接产业“共同体”。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协同联动创新机制,省级层面建立相应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事项,市级层面树立区域协同发展理念,打破行政地域壁垒,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搭建示范区协同联动信息化平台,可借鉴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区域合作的先进做法,以郴州为牵头市,设立示范区运营组织中心,承担示范区信息平台建设、数据收集和区域合作等工作。对涉及示范区的相关工作,政府、园区可采取捆绑考核机制,促进共赢、均衡发展。
招大引强专精特新企业,以转型升级破除“低端锁定”。充分发挥湖南“一带一部”集聚资源的优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依托龙头企业、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招商。借鉴“衢州海创园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设立“反向飞地”园区,破局示范区研发创新困境、人才招聘困境和招商引资困境,提升自主创新能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教授,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智库专项重点课题“充分发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研究”(19ZWB32)阶段性成果】
责编:刘茜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