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春节意识”是不合格的教育

2023-01-10 10:51:4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付彪]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付彪

近日,有网友爆料,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一中在高一年级的寒假通知书提及,希望家长“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弃春节意识、假期意识”。此事引发争议。对此,涉事中学1月5日发布情况说明,称对通知中有关表述用词不当、表达不精准深表歉意,已就此事向家长进行解释说明,并对高一年级部主任进行了批评教育。希望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假期。(1月6日观察者网)

辛辛苦苦学习了一学期,许多孩子本打算利用寒假好好休息一下,然而现实往往令他们失望。时值寒假,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一中发出《寒假致高一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恐怕就让孩子们很难过一个轻松的寒假。读罢信的全文,其中所表述的“淡化摒弃春节意识、假期意识”,似乎不仅仅是“用词不当”的问题,而是真切要求孩子和在学校一样抓好学习。

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一种教育悖论——“由于疫情,学生学习已经受到影响,如果这个假期再荒废了,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甚至跟不上大部队的整体进度。”在这样的语境下,学校希望家长督促孩子每天要“紧张学习”“七点起床”“严格制定并完成学习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孩子走亲访友、参加聚会、聚餐等活动”,这与不放假没有什么两样。

“淡化摒弃春节意识”,这样的说法不是现在才有。据报道,从十几年前起,许多《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就已出现。有人为此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不怕同学是学霸”,下联“就怕学霸放寒假”,横批“差距越拉越大”;还有人称,“寒假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反超的”。这些论调与“淡化摒弃春节意识、假期意识”异曲同工,都是不合格的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早就说过,“生活即教育”。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邃的人文内涵,重人伦与重仪式是其核心。近年来,许多人之所以感觉年味越来越淡,正缘于春节的情感性与仪式感在弱化。春节也是教育孩子的契机,“春节意识”不应淡化甚至摒弃,而应让孩子们在增进代际沟通、加强亲情联系中找回失落的传统,找回生活中的美好。

孩子们的成长跑道,远不止于“紧张学习”和“寒假反超”的狭窄赛道。人们常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是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假期本是孩子们放松心情、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们却要求孩子“紧张学习“七点起床”,如果这样一直“张”着,孩子能坚持多久?现在许多学生既期盼放假,又害怕放假,原因就是“严格的学习计划”使其感到压力山大。

“双减”政策落实一年多来,校外违规培训得到有效遏制,而在个别学校“淡化摒弃春节意识”的悖论下,也需警惕个别培训机构换个“外衣”,以各种名义有偿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进一步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对此教育部发文明确要求,各地要深化治理,严肃查处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帮助学生度过健康、温馨、有意义的假期。

总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要盯着孩子“紧张学习”,不要指望“寒假反超”,不要把假期变成“第三学期”。学生是多样的,教育也是多元的。“淡化摒弃春节意识、假期意识”的教育理念也需摒弃了,与其把孩子逼回书桌,不如和孩子一起好好过年吧!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