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
如果说青藏高原是世界的屋脊,那么,青藏铁路就是青藏高原的精神脊梁。
一滴水是浇灌的开始,一缕光是生长的开始,一种精神是奇迹的开始。1958年,党中央决定建设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1984年这段铁路建成通车。进入新世纪,经过全体建设者连续5年的艰苦奋战,在世界屋脊建成了一条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运输大通道,同时形成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由青藏铁路精神上溯到各种奋进场景,能深切感到精神带给我们的超越伟力与新生震撼。
1800多个日日夜夜,5度炎夏寒冬,十多万建设大军在“生命禁区”,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难题。无数铁路人的铁肩膀、铁担当扛起了历史使命,战胜了难以想象的挑战,谱写了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新的篇章。与其说我们战胜了极端恶劣的环境,还不如说是我们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让最大的“不可能”变成了最感人的“可确定”。
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青藏铁路的建设中,铁路尽锐出战,经受了最艰辛历史检验,在激流勇进中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呈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斑斓画卷。正是这种精神伟力的改造,“一条神奇的天路”让雪域高原焕发新生,意气风发地迈向现代化。正是这种精神,拓展了铁路人的精神空间,为之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成就了铁路安全发展的一个个新高地。也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铁路服务大局的初心与坚守,触摸到铁路敢于胜利的高度与温度。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力有效的应对举措,是铁路人应对各时期不同考验的集体缩影。在以往的岁月里,无数铁路人以自己的顽强和坚韧,回答着时代赋予的一个又一个的课题,让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地位更稳固,也让铁路成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来自于社会与铁路对梦想的执著追寻,又服务于社会与铁路的发展。
一种震撼人心的精神是持续积累的结果,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才具有开启未来的厚重感。学习重温这种精神,并不是仅仅限于荣耀过往、净化思想,而是意味着实践、意味着发扬、意味着再造辉煌。它的现实价值不是让人称赞它、仰视它,而是让当前目标的实现需要它、离不开它。
时代考卷因时而变,站在铁路精神的高峰继续前行,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走得更远。当好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需要铁路的另一次超越与新生,这是对铁路向未来的深深期盼。当所有的图强精神、铿锵行动与时代同频共振,终将汇聚成气象万千的强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