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2022-10-22 07:58: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代松] [责编:刘畅畅]
字体:【

胡代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和使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做到“六个坚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动力

人民至上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基点、价值原点、实践支点。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群众的创新性实践“滋养”理论,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群众,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动力。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进程中书写“辉煌答卷”

自信才能阔步向前,自立才能行稳致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现成答案。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自信自立中书写了“辉煌答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以理论之“正”夯实发展之基,以理论之“新”应对时代之变

守正是根本,创新是动力。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在紧跟实践发展步伐中拓宽视野、提升认识、创新理论,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理论之“正”夯实发展之基,以理论之“新”应对时代之变,使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预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才能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当前,我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发展和安全等多方面因素。要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不断提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中国方案。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提炼了“六个坚持”,又通篇贯穿着“六个坚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落实“六个坚持”,在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的“螺旋式上升”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系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