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汉鹏
日前,天津市民向当地媒体热线反映,在天津河西区东兴路与南北大街交口附近的路边绿化带里,一个长方形水泥井敞口多日,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处理。记者来到现场看到,一个长方形水泥井的井盖一半敞开,形成了一个“洞口”,里面堆满了黑色线缆和各种垃圾杂物,水泥井附近没有摆放任何警示标志。(9月14日《今晚报》)
近年来,各地“张嘴”窨井的问题频频出现,由各类窨井井盖缺损引发的一个个悲剧令人刻骨铭心,而每每出现类似事件后,有关管理部门也都表示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但遗憾的是,很多地方对此是多头管理、效率低下,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联动反应不快,未能形成快速应急和处置机制。
城市不仅有污水井,还有供电、煤气、自来水等部门负责的窨井,一旦出现沉陷、周边破损、井盖缺失和被盗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修复,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强化窨井管理,维护城市安全,不是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可以实现的,需要编织制度安全网。排除城市公共设施隐患,必须加强检查力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特别是要改变“各自为井”、多头管理的窘况,明确责任追查路径,迫使窨井管理者担起安全责任来。
就此而言,防范“张嘴”窨井成“致命陷阱”,一方面要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管理水平。对市政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等,要统筹考量、合理布局和科学规范。尤其是要把窨井的设置和管理,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民生高度去认知。另一方面,要建立窨井监管责任制,让窨井必“有主”、出事必追责。要像建立“河长制”那样,为每一口窨井制作“身份证”,让其有主管单位、有具体责任人。同时,建立常态监管、定期巡防、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临时施工也需明确警示标志、加强防护措施。
虚置责任,无异于漠视生命。管好窨井关键是要将管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个环节都有专管之人,每个人都有专管之责,建立健全良好的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的安全才能没有漏洞,井盖缺损这样的安全隐患才不会成为公共安全之痛。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